我上周評論的題目是"美國的中國難題",思路來自美國精英關於如何對付中國的問題上發生了重大分歧,本周評論的題目選擇了"中國的美國難題",則多少和王岐山最近和福山的講話有關。
中國崛起確實對美國構成了自冷戰結束以來最重大的挑戰,這讓不少中國人相當得意。不過,這些人在得意的同時,往往又有一種真實的擔心,乃至恐懼,那就是美國人不會甘心讓中國強大,因此,他們堅信總有一天,兩國會發生全面對抗。最有意思的是,中國反美勢力中有不少屬於權勢階層,是過去幾十年中美密切合作的最大得益者。其中不乏在美國受過系統教育的學者。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這些對美國有深入了解的人,反而成為反美派呢?
這是因為這些人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深刻地感覺到美國人對於中國文化中的一些重大的不良傾向,其中包括迷信權力和集權,缺乏對公正和法治的信仰,是非常反感和格格不入的。他們也知道,美國的普通人不可能放棄自己對自由、公正和法治民主的信仰,而很多中國人又絕不會相信美國人相信的"這一套",從而得出了兩大文明必將衝突的結論。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的權勢精英滋生了這樣一種"中國夢",那就是美國人拿中國不公正的秩序沒有辦法。中國權勢精英的這種不識好歹的洋洋得意,引起了越來越多美國人的警覺。兩國近兩年的緊張關係,由此而生。在我看來,王岐山最近見福山的講話的一個重要姿態,就是重新作出了"夾尾巴"的姿態,承認中國不如美國"現代化",也就是承認自己不文明,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會變的文明。
雖然王岐山此時的低姿態已經不大可能讓美國人放棄對中國的警覺,但至少讓美國人知道,中國當權者中還有明白人,彼此還能夠繼續打交道。這是王岐山講話最重要的動機。王岐山的講話還表明,他知道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中國要往邪路上走,美國是最難以逾越的障礙。中國文化頑固的集權和反自由傾向,必然遭到美國的抵制,乃至對抗。有美國的支持,中國要想搞霸權是難以得逞的。這就是中國人面臨的美國難題的第一層內涵。
但是,中國的美國難題還有另一層內涵,那就是由於兩國的歷史和文化差異巨大,同時又都是超級規模的國家,美國的認知偏差、美國內部的政治博弈,能夠對中國帶來非常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非常負面的。
在我看來,從長期來看,美國對中國的巨大影響,是正面遠大於負面,這是因為美國人對自由、公正的信仰,代表了人類合作規模不斷擴大的主流方向。但從近期看,中國面臨的美國難題,很可能是其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
這個判斷主要是基於這樣的觀察,即美國精英和社會的認知偏差和利益扭曲對中國精英和社會的認知偏差和利益扭曲有一種放大效應。這個現象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美兩國在經濟上存在著巨大的利益互補空間,因此,通過巨大的利益輸送和傳導,兩國的認知失誤和利益扭曲,會有一種相互推波助瀾的互動;而由於中國文化的自我反省和糾錯能力要比美國差很多,所以,這種破壞性的互動,對中國帶來的負面後果會大於美國。
具體來說,近年來,中國權勢精英和貪腐的既得利益者,對美國敢於口出狂言和得意忘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親眼看到了很多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精英抵擋不住中國的糖彈攻勢,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作出了不少機會主義的選擇。他們還看到了美國政治制度陷入了重大危機,改革十分艱難,加上美國獨自支撐全球秩序中出現的錯誤和遭遇的困境,讓他們情不自禁地露出了自己的本色和真面目。
福山之所以成為中國權勢精英熱衷"對話"的人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冷戰後對自由和民主的擴展過於樂觀,隨後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對美國和西方的體制問題和政治衰敗進行了最誠實的檢討和批評。福山在檢討美國體制弊端的時候,讚揚了中國體制的"國家能力",讓中國精英感到非常舒服。在認知上,福山可能又走過頭了。但福山的認知偏差對美國的影響並不大,但卻讓中國的權勢精英忘乎所以,因此,會有非常不妙的後果。(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