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中國股市暴跌的教訓

0:00 / 0:00

上周,中國和世界都有一些重要的事件發生,但是對太多中國人來說,這個世界發生的任何新聞,都沒有股市暴跌更重要。上至最高當權者,下至把自己終生,乃至未來的積蓄,都已投入股市一搏的新生代股民,都知道自己面臨著一個關口。當權者知道,如果處理這次股災的決策失誤,會給自己帶來巨大麻煩,因為錯誤的決策不僅會傷害已經深陷困境的實體經濟,而且會帶來中國金融秩序的混亂,從而增加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風險。至於那些遭受慘重損失的股民,雖然知道挽回損失希望不大,但如果當局的決策進一步影響到自己的生計,他們就很可能把自己賭場的失意,轉化為對當局的憤怒,乃至政治對抗。

正是在這個嚴峻的背景下,當權者於周六緊急決定,同時降准降息,以罕見的力度增加流動性。這個重大決策是否能挽救對A股的信心,很多人持悲觀態度。不過,我支持這樣的看法,真正的挑戰是這個決策能不能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中國的麻煩就大了。

中國股市的瘋牛現象,其實,很多人早就看到了。而且,那些有經驗的炒家造就穩健出貨。他們知道這樣的瘋牛,不會有好下場。令許多人感到疑惑的,是決策者究竟是如何想的?他們究竟是看不懂瘋牛的危險,還是另有圖謀?根據國內消息,最高決策者並非有意要激發股市發瘋,而是犯下了重大錯誤。錯誤之一,就是鼓勵企業用自己的股票作抵押向銀行融資。這樣一來,如果企業高管人為抬高自己的股票價格,就可以一石多鳥,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融資規模,而且可以給個人帶來巨大的炒作機會。決策者的另一個錯誤,就是放縱炒作股市的槓桿融資,讓偏好賭博的中國股民,面臨不可抗拒的投機誘惑。

真正深刻的問題是,這樣明顯的錯誤,為什麼遲遲不能發現,以致帶來非常嚴重的經濟和政治風險?我的看法是,此次股災反映了中國改革的系統性難題。這個難題,就是中國市場經濟最重要的主體,其實不是敢於承擔風險、追求利潤的企業家,而是回避風險和逃避責任的官僚。李克強想了各種辦法,都解決不了銀行不願給企業貸款的問題。因為主導中國銀行的是官僚,他們沒有意願與企業分擔風險,分享利潤。無奈之下,逼出了這個用股票來融資的辦法。表面上看好像是皆大歡喜,銀行回避了風險,企業得到了貸款,但結果卻是放出來一頭股市瘋牛。

我不相信中國的金融精英們看不出這個辦法隱含的巨大風險。但是,假裝不知這個風險,顯然對自己和家人炒作股票發財實在太有利,因此,對官僚們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裝傻。當然,這一次肖鋼將逃不脫決策失誤的責任。他犯了雙重的錯誤,第一是沒有及時打擊槓桿融資炒股,從而制造了一個大炸彈。第二,為了防止這個炸彈升級為原子彈,他又以引爆股災的方式來打擊槓桿融資。肖鋼將難保證監會主席的官位,但我相信,那些在這一輪瘋牛股市中大發橫財的金主,會以某種方式給他發獎金。

因此,此次股市暴跌揭示的最深刻教訓,就是中國官僚階層本能的利益衝動,已經與整個國家和社會有了根本性的衝突,而當權者卻不得不繼續依賴這支官僚隊伍來推動所謂的"改革"。在這個悖論下,官僚集團是真傻也好,是裝傻也好,都會帶來種種災難性的後果。

上周被股市暴跌淹沒的一個重要事件,就是政治局關於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決定。習近平顯然在尋找治官的新路數,而且他看到了,官僚階層的利益扭曲,是這個國家,也是他自己面對的最大威脅。但是,我對習近平的最大疑問,就是他有本事選賢任能嗎?如果不能,那麼,推動能上能下,就無異於制造股市瘋牛,鼓勵各種瘋狂的政治投機,加速中國政治危機的爆發。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