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鄧小平的歷史地位還未定

0:00 / 0:00

鄧小平對歷史的影響確實深遠,但究竟是正面影響大還是負面影響大,現在還很難說。傅高義強調鄧小平讓幾億人脫貧,史無前例。但鄧小平的一些重大決策如一胎化、如三峽大壩,會影響數代人的命運。所以,幾十年後,如果中國情況很糟,有些賬還是會算到鄧小平身上。

因此,鄧小平的歷史地位難定,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今天把太多中國的進步都歸功於鄧小平,如果將來很好,也就不會有太多人在意;而如果將來情況非常糟糕,就意味著很可能會把過多責任也歸咎於鄧小平。

鄧小平歷史地位難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歷史錯誤至今沒有得到糾正,而他本人對此負有很大責任。六四的血腥鎮壓是一個明顯的錯誤,中共至今不敢糾正這個錯誤,帶來非常嚴重的歷史後果,就是不斷增加新的不義來維持舊的不義。

鄧小平有一個如意算盤,就是如果中國富強了,中國的多數人就不會在意他歷史上的不義了。對很多人來說,今天中國的現實似乎證明他的邏輯是對的。但事實是,六四的血腥鎮壓與中國的經濟崛起沒有因果關系。如果沒有六四血債,中國的經濟改革反而更容易推動政治改革,這是稍有邏輯思維能力的人都能得出的結論。

因此,中國在一種缺乏公義的政治環境下迅速崛起,究竟對中國和世界的未來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將最終影響到對鄧小平的歷史評價。歷史告訴我們,政治領袖的不義之行,總是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事實上,鄧小平在1989的不義,已經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災難。今天,中國腐敗到如此程度,與六四的不義有直接關系,這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實。因此,鄧小平在歷史上的地位,將取決於這個史無前例的大腐敗。如何被糾正? 糾正的代價又如何? 這兩個問題,今天還無法做出明確判斷。

不難想像,鄧小平如果九泉之下有知,一定會對今天的局面非常不安,也一定會希望習近平反腐成功,改革成功。習近平若成功,既成就了習近平本人的歷史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鄧小平的歷史地位。問題是:習近平能成功嗎?

與文革後的鄧小平相比,習近平今天面臨的情勢其實很不利。因為文革後的情勢有利於鄧小平糾正毛澤東的不義,而今天的情勢,則不利於習近平糾正鄧小平的不義。這一點,從這次紀念鄧小平110誕辰的整個氣氛可以得到支持。文革後的中國,舉國上下,包括中共內部,對毛澤東都非常不滿,鄧小平要糾正毛澤東的不義相對容易,他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防止批毛走過頭,傷到自己。

文革後的政治生態特征,是有利大家講真話;如今的政治生態,則是鼓勵大家繼續講假話。這種政治生態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歷史已經多次證明,這種自欺欺人的政治氛圍,會導致非常大的災難性後果。古有中國的王莽復古,今有希特勒的第三帝國,還有毛澤東的大躍進,都是明鑒。

因此,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那就是在這種不利講真話的政治生態下,習近平因不能糾正鄧小平的不義,而把中國推向一場巨大的災難。其結果是,鄧小平的不義,與習近平的不義相比,已是小巫見大巫。而且,習近平的不義,可以歸咎於鄧小平的不義。

因此,紀念一個歷史人物,永遠是為了回答現在面臨的真實問題和挑戰。那麼什麼是中國現在面臨的真實問題和真實挑戰?中國現在面臨的真實問題和挑戰,就是不糾正鄧小平在六四問題上堅持的政治倫理、不糾正鄧小平在經濟發展上的急功近利、不糾正鄧小平對待歷史問題的實用主義。崛起的中國很可能給自己,也給世界帶來災難。

我始終相信,如果鄧小平面對今天的局面,他是能調整的。鄧小平最值得敬佩之處,就是他不喜歡自欺欺人。這是政治家難得的品格,也是很多國外政治家對他懷有敬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這個品格,成就了鄧小平的歷史地位。而這個地位之所以今天有不保之虞,恰恰是因為他在晚年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他想過讓江澤民下台、想過讓趙紫陽復出,但出於私心,他放棄了。

為了拯救自己的歷史地位,鄧小平以88歲的高齡做拼死一搏,這樣的精神也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他也許沒有想到,一個富強但缺乏道義精神的中國,是能夠給中國自己,也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的。(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