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蘇格蘭的獨立公投之所以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事件,是因為公投若果真導致英國分裂,將令已經深陷危機的世界秩序雪上加霜。
不久前,基辛格出版了他的新書《世界秩序》,系統闡述了他對21世紀世界秩序危機的看法,提出了一個簡單而不失深度的分析框架。根據這個框架,世界秩序的穩定由兩個維度來決定,一個維度就是主要強國的實力均衡,另一個維度就是對權力合法性的認同。而目前的世界秩序,在這兩個方面都遭到了挑戰。
伊拉克危機源於美國超出自己的實力來推行自認普適的合法性理念,即民主與法治,遭到失敗。這個失敗帶來了多重的嚴重後果,其中有阿拉伯世界的動蕩,有伊斯蘭極端勢力的猖獗,也有美中相對實力的歷史性轉變。在基辛格看來,中國的迅速崛起,有可能帶來類似德國崛起那樣的挑戰。在這個大背景下,蘇格蘭的獨立會嚴重打擊美國最重要的盟友英國協助美國維持世界秩序的能力,從而給未來的世界秩序帶來更大風險和不確定性。
基辛格對世界秩序的悲觀,包括對中國威脅世界穩定的憂慮是否有道理?我們不妨從目前的伊拉克危機來看一下。ISIS幾乎在一夜間發展成佣兵數萬的武裝力量,出乎所有人意料。美國以八年心血和千億美元裝備扶植起來的伊拉克正規軍竟然不戰而潰,不僅連失重鎮,而且拱手把大量武器彈藥送給對手,以致ISIS成為比基地組織更大的威脅。小布什十多年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前功盡棄,事與願違已無法否認。美國顏面盡失不說,更麻煩的是如何來應對ISIS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盡管ISIS明顯比薩達姆獨裁政權對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乃至美國本土安全帶來更大威脅,但美國打擊和摧毀ISIS的努力,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都遭到比當年小布什打伊拉克更大的阻力。按道理說,對於ISIS帶來的威脅,並不缺乏共識,所有國家都樂見這股惡勢力被鏟除,但大家又都不想出力。
最讓美國人看不下去的就是中國的態度。當年中國指責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控制石油,但事實是,中國成為美國打伊拉克最大的受益者。目前,中國在伊拉克擁有最大的石油投資權益,這個權益顯然也受到ISIS的威脅。但中國既不著急,也不積極支持美國,顯然是准備坐享美國打擊ISIS的果實。對此,托馬斯.弗裡德曼公開表達了不滿。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4_09_11_265996.shtml
這個事實說明基辛格對世界秩序的憂慮以及對中國威脅的擔心是確有道理的。問題是,難道中國不知道維持一個穩定的世界秩序對自己是有利的嗎?況且,世界的動蕩對中國內部秩序的衝擊其實要大於對美國的衝擊,難道中國的當權者不明白這個道理嗎?
回答這些問題,就涉及到基辛格對世界秩序感到悲觀最深刻的原因,那就是人性的弱點。多數人是短視的,他們不可能顧大局、顧長遠。因此,人類命運取決於那些品格卓越、勇於擔當的領袖人物能否以他們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克服多數人的短視,做出有遠見卓識的困難決策。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指出了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對於產生優秀政治家帶來的困難。基辛格還特別指出,信息時代帶來的這個負面效應很容易被當代民主政治制度放大。
基辛格的這個洞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美國方面導致世界秩序危機的內生原因,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原因如何可能強化中國對世界秩序的威脅。近年來,中國領導人在和美國和西方領導人的接觸中,越來越"自信",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實力的增長,財大氣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直接感覺到了美國及其他西方領導人的急功近利和底氣不足。這種直接經驗帶來的歷史後果可能是非常嚴重的,因為這會導致中國領導人對世界大勢的嚴重誤判。
從歷史的角度看,基辛格的悲觀似乎就更有道理了。他十分推崇的巴伐利亞協約模式,首先並非來自當時歐洲領導人的英明遠見,而是來自三十年戰爭的嚴峻現實。大家都為自己的理念主宰世界秩序而打的元氣大傷,不得不坐下來談判,尋找一個價值中性的秩序安排。
基辛格顯然希望美中兩國不要打到兩敗俱傷,才來建構穩定的世界秩序。那麼,中國領導人會不會聽基辛格的勸告呢?我以為是有可能的,但基辛格關於中國威脅像當年德國的說法其實是不對的。中國文明的性格決定了她不會像德、日那樣蠻干,但由於內部矛盾太尖銳,中共政權的瓦解,給世界秩序帶來的變數會比蘇聯瓦解還要大。(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