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校園外亦有十多名人士穿上釋放艾未未的恤衫,進行示威。可是,同樣被校方及警方阻止,最後更有十三人被捕。
究竟馬來亞大學的學生代表想問什麼問題?他們未能發問問題的原因又為何?我昨天邀請了他們的學生代表鄭天龍做訪問,讓他跟各位聽眾分享究竟他們心中的問題是什麼?
問:今天中國總理溫家寶到馬來亞大學訪問,據一些媒體報道,你們本準備了一些問題欲向溫總理提問,但最終卻未能成功,究竟原因為何?
答:因為校方先內定了數名學生在當時發問問題,所以,我以學生會的代表謮責校方作出這些行為。
問:如何知悉學生是先安排提問?
答:兩天前,我們收到消息指校方已選擇了六名學生在到訪的當天負責發問問題,但是,我們不敢肯定。可是,經過今天我們確定獲發問問題的三名同學是之前已被揀選的。
問:知否校方為何要先選定學生發問的問題而不能容讓學生自由發問?
答:校方可能擔心兩國之間的關係,但是,我們不覺得溫總理不能夠回答問題。我們之前看到一些報道指,溫家寶總理對那些話題曾發表過言論,所以,我們覺得倘若我們問中國的民主及人權問題,我不覺得溫家寶總理不能回答或逃避。
問:你們原本想問的問題是什麼 ?
答:我們想知道溫總理對艾未未及劉曉波的看法是怎樣?大概都是問人權及民主的問題。
問:何解中國的民主及人權問題會引起你們關注?
答:大學生其實應該什麼課題也需關注,其實,不獨中國的人權問題,我們同樣關注新加坡的民主及人權問題,我們對世界發生的時事都同樣注重。
問:你們為何特別提問艾未未及劉曉波的事?
答:因為艾未未是最近發生的事,所以,我們想針對他被拘捕的事情欲知道總理有何看法。
問:你們對於他倆突然被失蹤,期後被檢控,劉曉波甚至被重判十一年,有何看法?
答:其實我們感到很疑惑,所以,我們想知道總理的看法。
問:你們為何特別提問艾未未及劉曉波的事?
答:其實馬來西亞逐漸邁向民主化,所以,我們除了關心中國共同的民主與人權的問題外,還有它的環保問題。
問:但是,艾未未及劉曉波同樣因為言論自由而被拘禁及起訴,會否反映現時馬來西亞對學生或異見份子的言論自由都受到打壓,因而有感同身受之感而表達不滿?
答:是的,馬來西亞有兩項法令,一項名為大專法令,另一項則是內安法令,這箝制了大學生的言論外,亦不准學生參政,倘若參政學席便會被開除。我們覺得內安法令是一項惡法因為政府無須任何理由便可以把你拘捕及軟禁,所以,我們覺得這不是民主,更是一項惡法。
總之,政府不喜歡你就可以捉你,不一定是因為你做了什麼事如洩露國家機密而招致,只要他不喜歡你就可以立即拘捕你,然後軟禁你。
問:會否擔心今天以後會向你們作出秋後算賬?
答:我不排除這可能性,但是,我們仍會面對。我們是學生代表,我們應該有這資格代表學生發問問題。
問:大學裡的同學們是否對中國境內發生的種種事情較為關心?
答:我不能說全部,有些畢竟注重自己的學業,有些則注重時事課題,學園裡有很多不同關注的同學。
問:馬來西亞的整體人口只有三成是華人,故此,你們會否因此而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較為關注?
答:我們會關注中國現時的發展尤其是經濟方面。
問:為何特別關注經濟的發展?
答:因為中國是剛剛崛起的大國,所以,中國其實在很方面都充擔很重要的角色。其實,我覺得不獨大馬,很多國家都响往中國因為它的市場很大,所以,很多人都在那裡經商,馬來西亞當然亦不例外,我們更因語言一樣而有優勢,我們大多數人都可以講中文。
問:是否很多馬來西亞大學生都盼望在畢業後,能夠到中國裡發揮所長?
答;學生要視乎自己的強項是什麼,如經商的,那可能會在中國裡因為那裡的市場很大。
問:若有留意新聞,會否因為中國的人權及民主發展而影響你們留在中國裡工作?
答:我覺得不會受影響,我個人亦不會,因為我主要經商,不會示威。
問:你們今次特別就艾未未及劉曉波發問……
答;我們其實不獨就他們發起,學生會也想問六四事件,想知道總理的看法。
問:為何連六四也想問?
答:我們一直不能得到一個答案究竟是什麼一會事,我們不知內幕是什麼,所以,我們想知道總理怎樣看這事。
問:你們心目中有沒有一個想法,總理會是怎樣回應?
答:我們覺得總理不會逃避問題,他會回答我們的問題。今天,我們只不過因為受到校方阻止無法向總理發問,因而不知道他會怎樣回應。
問:據你所知,校方的阻止其實純粹害怕影響兩國的關係,或是因應其他人的要求?
答:我並不瞭解,只知道校方要有多少人提問問題,問題亦都擬定了。
問:你對今天有學生及示威者在校園外抗議卻被警方及校方人員阻止,有何看法?
答:我們覺得我們有權利做,因為我們有自由發言的權利。我們覺得校方不應該阻止我們,我們只不過想得到一個解釋。
問:你們對艾未未、劉曉波及六四事件所知有多少?馬來西亞境內的媒體對這些事的報道又是否全面?
答:我們一般從網絡、書本及朋友口中接收資訊。我自己則覺得媒體好少會深入報道。
問:知否原因為何?
答:其實我們知道的也很表面,所以,我們都好想從總理口中知道更深入。
問:最後,你們的問題始終未能提出,往後會否想辦法把這些問題向總理提出?
答:我們都知道這機會不是經常有,這是很難得的。倘再有機會,我們都會繼續問,望能知道總理的看法。
年青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不獨關心自己的發展前景,其實,也會關心身處的社會是否公義。周三發起示威行動的“中國維權大馬後援會”示威後發表聲明,題為“茉莉遍地花開,民主潮流澎湃—我們對溫總理蒞臨訪馬的呼籲與訴求”。文中指,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共建黨九十周年前夕,中國違反民主、自由與人權的普世價值,侵犯人權、限制言論的行為仍未終止,與溫家寶自2010年以來不斷宣示要推動的政治改革背道而馳,令人遺憾,呼籲北京當局釋放艾未未、劉曉波、劉賢斌、黃琦、譚作人、冉雲飛等因言入罪的異見及維權人士;公布六四真相及儘速落實國際人權公約賦予人民享有的基本權利。
馬來西亞現時的人口大部份是原土著的馬來西亞人,其次最大的人口便是華人,引致當地有六份的華文報紙,不過,當中有四份報紙乃由同一間集團所擁有。馬來西亞的傳統媒體良久受到國際新聞組織及馬來西亞民間社會抱有質疑,指其全受到官方、政黨或商人控制,未能做到不偏不倚,事實陳述的職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