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會客室:香港特首選舉前的“323全民投票”

香港特首選舉距今有逾一個月的時間,雖然,不是每名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權利的成年公民有權投票,但是,每名香港公民在三月廿三日,可能有機會一嚐箇中滋味,因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正準備在特首選舉前两天,安排網上、智能手機及設置投票站予全港滿十八歲兼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的香港人投票,在競逐的特首候選人中投下自己的心儀對象。

0:00 / 0:00

雖然,市民的投票絶對不等同一千二百名特首「小圈子」選委投票的意向,但是,這項活動自香港回歸以來的特首選舉中卻從未出現。當然,所有的活動都要人力及物力,負責是次稱為「323民間全民投票計劃」的民意研究計劃中心總監鍾庭耀謂,市民能否投票視乎他們能否籌到港幣五十萬元。究竟鍾庭耀搞這活動背後的目的及原因是什麼?就由他親自向各位聽眾解釋活動的三個目的。

「我們好希望結合到民意調查的結果,能夠立體顯示出民情民意給市民及特首選舉委員會委員參考。第二個目的就是藉此次的活動推動公民參與,建構公民社會;第三個目的是試範電子投票制度。我們知道民間全民投票是沒有法律約束力,亦做不到選舉正規投票的嚴謹程度,但是,我們覺得如果能夠做到獨立公正,參與的人數又可以達數以萬計,我們的結果該是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鍾庭耀強調,民意研究計劃是一個學術機構,過去廿年的工作中,除了隨機抽樣的電話訪問外,也有不斷開拓全方位,立體的研究民意民情的方式,例如早在一九九三年時,香港大學便就「政府應否強制市民投票?」這議題進行了「民間全民投票」,在三月十四日接獲二萬多人投票,同時間,在全港十八間中學進行了「影子民間全民投票」,在三月九日進行。故此,時隔十九年,研究中心再度使用這方法,不過,增添了電子投票方法。

是次有三種方法投票,分為網上、智能手機及票站投票三種。網上投票及智能手機的投票,時間由三月廿三日凌晨零時開始致晚上八時,他們只須進入指定的網站,輸入個人的身份證號碼,再用自己的手提電話輸出短訊予中心,之後,中心便會發回一個訊息,投票人便可進入投票的介面進行投票。

倘投票人欲親自投票,他便可到指定的投票站,核實身份後再進入一個獨立的投票間投票。時間則由三月廿三日早上九時至晚上九時進行。約一個小時後,民意研究中心便可知道市民的投票數據。不過,市民是否真的能一嚐滋味,端賴民意研究中心能否籌到五十萬港幣的啟步經費。鍾庭耀謂,一旦籌得的款項超出五十萬港元時,票站的數量可能會增多,由一個至五個不等,若款額到達八十萬時,他們更會在三月廿一日,在中、小學裏進行「影子投票」,讓學生及老師同樣參與。他又謂,這項活動有四大重點,其中一項就是公民教育。

「第一個重點是,我們希望有一個立體呈現民意民情的工具,這是此次活動希望能目睹及特別強調的地方;第二點是,我個人覺得這是具有非常前瞻性的公民教育活動來推動電子投票及公民參與,我相信對香港未來社會有重要的參考;第三個重點是,我們在建構一個公民社會,希望我們的華人社會能達到一個健康的華人社會;最後一點是,此次整項工作的構思都是在憲制下法律框架內進行,我們無意挑戰任何憲制的安排,無論是本地法律或《基本法》。我們得悉較早時進行的電子投票或選舉的初選活動,其實都是在法律框架下進行,故希望大眾能明白。我們二十年來的工作都是在這框架底下進行。」

他透露,自這全民投票的計劃早前披露後,該中心便接獲數名市民致電表示願意捐款,但是,「我們不會特別向某些候選人、政黨或團體要求參與或捐獻,當然,他們若主動或熱心地以個人或團體名義捐助這活動,我們是非常歡迎,因為我們明白大學的籌款政策是來者不拒,不過,我們要強調任何人士或團體的捐獻都不能影響我們的運作,我們也不會為這活動冠名,那管捐贈多少都不會。」

全港有七百多市民,當中不是每人都是合資格的選民,鍾庭耀心目中有否一個理想的投票數據?他指,根據香港過去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香港政府資源的投放及多少名市民投票而得出,每一張有效的選票票值介乎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港元,故按此方程式評算,以五十萬港元為活動的經費,只須有數千人投票已證明這項活動成功。但是,他希望目標可以更高,希望有十萬人參與投票。

自全民投票這項計劃披露以來,香港親中的一些媒體便有一些報道指,是一項「公投」活動。鍾庭耀拒用「公投」一詞,是否意味他對中央有忌諱?

「若說公投,我們必須要比較小心。我們在自己發展過程中即使包括一九九三年首次做,我們也從不使用公投這概念,因為我們覺得民間全民投票。公投是台灣首用,香港緊隨使用。一般而論的公投可能是就政治的議題進行正規的表決,政治議題可觸及大部份層面,當然,全世界大部份公投的議題都是民生為主,但是,少部份非常顯眼的議題很多時都是涉及主權上的公投,因此,這會觸及到主權。台灣首次進行公投,當中有似涉及台灣主權問題,後涉及香港的投票運動都變成有了政治的敏感性。

我們此次仍舊堅持使用民間全民投票或民間投票的概念,因為大家是次並沒有表權一個議題,只是參與對特首候選人的意見表達,這跟我們或其他人做的民意調查,概念上基本是一樣,我們只是表達一個意見。當然,抽樣調查有一個誤差是可以參考,民間投票是沒有誤差的概念,我們會見到有失誤但卻沒有誤差。

投票制度,不管是民間或官方也好,它跟民意調查不同之處是,一般民意調查沒有意見的人士都可以給我們抽到出來,及有多少人有意見等;不過,投票是不會無意見一欄,有「棄權」但不會「無意見」這一項。無意見,你就毋須站出來,無站出來就等於沒表達意見。

我們此次不是進行公投,不是進行憲制上的表決,我們只是在做一個類似民意調查的工夫,但卻有民間參與的成份。我們不是刻意避忌什麼政治性敏感議題,而是做一些由一九九三年開展以致眾多的連貫工作,民間投票是民間參與的另類表達意見的機制。」

但是,這電子投票方法又會否給一些人,甚至是有財力的候選人,為自己製造高民望的結果而操控,又或遭一些人進行惡性衝擊?

「這點我不太擔心,若有任何參選人或候選人用不誠實的手法來積極參與我們的活動,這些行為日後被傳媒揭發時,我相信他們日後要承擔一個非常大的後果,我相信他們不會這樣做。我們相反略擔憂一些貪玩的人士或參選人以外的人士欲破壞這制度,我們覺得這些人需要一個較高的成本才可破壞這制度,若有數以萬至十萬計的投票人,這些滋擾或破壞性的行為,這可能產生的數值相對會很細。

我們能否徹底阻止或避免?倘若我們要更多的資源,不只於八十萬港元,我們便能造到一些先進的技術,但這也不代表可以百分百防止。這些密集式的破壞,是一種用錢進行的活動,我相信,我們不能在這方面能夠與之比拼。當然,若有很多的資源,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防火牆或認證IP地址。不過,我們此次不打算在這方面投放。倘若,我們被高科技在香港境外以密集式攻擊時,我們是會知道的,且會向大家公布系統遭破壞,並述明來源地是那裏。」

他又指,是次的電子投票方法已盡量使不誠實的投票人增加其破壞成本開支,此外,倘投票人的身份證被別人盜用在網上投票,只要該名投票人前赴票站投票,縱使他重覆投票的紀錄會被顯示,但是,由於他親身前赴票站投票,該結果會取締網上的投票結果。此外,他亦明白合資格投票的香港人分佈各地,電子投票亦可不分地域,但考慮到系統或可能會受到境外衝擊滋擾的風險,故初步打算當天會憑藉IP地址的辨認拒絶接受境外的投票。

過去大部份時間都專注於進行民意調查,是次採用電子投票,究竟其學術上更有多大的參考價值?

「民意調查是非常科學,需要有抽樣,有一個小樣本可能是五百至一千來反映大眾的看法。大眾若沒有意見或就某些議題不認識,民意調查是可以如實反映到。民意調查基本上是不會處理多少個百分點就視為可接受或不接受,但是,在投票制度裏,不論如現在這活動的民間投票或是正式的投票,多數就會贏少數,两者的分析方法是不一樣的。民意調查是不需要你積極參與,你只須在家便可以了。但是,投票活動是需要你積極參與,因為可能只差一票就會出現很不一樣的結果。

投票的精髓就是涉及大量的公民參與,不參與就是無意見?這是不可能尊重到你的意見。民意調查則不一樣,是從分析的角度盡量顯示,即使是沉默的大多數,我們都盡量顯示。我們相信沒有三月廿三日的活動,在這日之前,坊間都會有大量的民意調查包括我們也會做。故此,若有所謂民意的指向對選委構成壓力,可能也無須待至三月廿三日。我們現在做的只不過是在眾多的民意數據裏,再多一個參考,這參考的重要性端視乎市民及選委自行判斷。」

鍾庭耀在陳述是次活動中有四大重點時,特別提到在憲制性法律框架內進行,這是否意味有人向他暗示有牴觸之嫌?

「有人不是暗示而是明示說,過去一段日子,有較偏激的報紙評論版有提及這323全民投票的事是受到外國政府指示或有港獨意識等,我們已全盤否認。但是,若有人再就此進行評論,我們樂意與之討論,不過,倘若是一個簡單的指摘時,大家都需要思考我剛提及的,我們那部份有挑戰法律?有挑戰《基本法》?在香港民主進程方向看,我們事實上是幫助香港人在《基本法》框架下進行。」

此外,他又說要建構健康的華人公民社會,背後是否隱含他目睹香港現時社會有問題?再者,這項活動一旦成功,倘《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時,他又會否使用此法了解社會大眾的意向?

「我們視此次的活動為一個公民教育工作,背後是否代表社會有問題呢?我覺得公民教育工作或任何教育工作,即使有問題或無問題都要做,無問題就做得好一點,有問題就希望改變。我現在基本上不需要處理問題在那,這是另一層次問題,我們希望做好三月廿三日的工作能夠推動多一點市民使之了解電子投票是怎樣操作,若能令中學及小學的學生及老師一起參與,我覺得對他們的得著該會很多。至於,這活動會否衍生出不愉快甚至一些謾罵式的社會現象,當然,它的出現我相信也是一種公民教育。

這種公民教育工作往後進一步的工作目標會是什麼?好坦白一句,我無想過若《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時,是否也做民間投票。此次的活動一旦成功,會有很多教育學者、評論家或市民會思考民間投票制度或電子投票制度下一步該如何做?會否一些議題如選舉也可以做?我相信很快會有民間的聲音出現,我也望這些討論遠超過《基本法》廿三條未真正有考慮立法前已討論了。我的目標不會想得那麼遠,先做好現時的工作,而不是處理一些謾罵的工作。」

鍾庭耀謂,所有捐款的準則都依照香港大學的做法,可具名或匿名進行,款項亦只會用在有關活動上,倘有多餘的款項仍舊會用在發展全民投票及網上投票的發展上,他們會把市民的捐款在網上發布,有關的財務帳目亦會在活動完結後一個月全盤交待。至於,市民的個人私隱,他們會再咨詢香港私隱專員公署兼向香港郵政購買電子認證,市民輸入的資訊全部會以符碼替代,再以亂碼紀錄兼以不能復元的模式紀錄,完結後亦會全部刪除。

倘若聽眾有興趣知多一點點,可進入http://popvote.hk自行了解。不過,鍾庭耀的名字近月間成為城中學術界焦點人物,他進行的民意調查遭中央駐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公開批評,認為不合邏輯,事後,更出現四十天內有七十篇文章攻擊,鍾庭耀究竟怎樣解讀這些事?下集,我會繼續邀請鍾庭耀跟各位聽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