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會客室:唐梁曾政治醜聞

香港近月間,政界內發生連串肥皂劇,首先特首候選人梁振英被揭發在出任西九規劃比賽評審時,沒有申報自己的公司與其中一名參賽者的顧問關係;期後,就到對手唐英年大宅僭建二千多呎地庫休閒室;未料,火頭突轉向現任特首曾蔭權連番被揭貪圖利益,接受富商邀請坐遊艇、私人飛機,再被揭發以一個被質疑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租住在深圳一個六千多呎的豪宅。該豪宅的業主正是特首有份決定批核一個新電台的主要股東,不過,特首曾蔭權卻未有在行政會議上申報自己與這名業主之間的利益關係。這些連串的事引起香港社會各界關注,時事評論員吳志森從這些連串發生的事,有什麼意見?

0:00 / 0:00

香港近月間,政界內發生連串肥皂劇,首先特首候選人梁振英被揭發在出任西九規劃比賽評審時,沒有申報自己的公司與其中一名參賽者的顧問關係﹔期後,就到對手唐英年大宅僭建二千多呎地庫休閒室﹔未料,火頭突轉向現任特首曾蔭權連番被揭貪圖利益,接受富商邀請坐遊艇、私人飛機,再被揭發以一個被質疑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租住在深圳一個六千多呎的豪宅。該豪宅的業主正是特首有份決定批核一個新電台的主要股東,不過,特首曾蔭權卻未有在行政會議上申報自己與這名業主之間的利益關係。這些連串的事引起香港社會各界關注,時事評論員吳志森從這些連串發生的事,有什麼意見?

香港立法會週四向特首曾蔭權提出質詢,雖然,曾蔭權多番哽咽,對自己的行為招致公務員的清廉形象受到影響表示道歉,又說決定解除租約。但是,吳志森又是否接受曾蔭權今天對自己涉及的利益衝突的解釋?

吳志森:我覺得他未說到問題的核心,整個問題的核心是規管自己的規矩。首先,外界沒有人知道,此外,只針對他一個人,第三就是為何較一般的公務員、司局級的官員的標準還要低呢?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即使是一名很低級的公務員接受任何的款待或禮物,坐別人的船、飛機或車輛,特首都不會批准,因為他們都需要先向特首申請批准,特首是不會批准的。即使批准,但機會極低。為何特首自己做是可以那麼輕易批准?再者,涉及的利益衝突是那麼明顯都可以自己批准自己呢?這巨大的差別使人感到整個政府架構,有一人就是特首自己可享有較其他所有公務員及政治問責的官員的特權大很多,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在議會上,有議員多次追問曾蔭權是否對公眾欠缺一個道歉,吳志森說:

「你說他沒有?其實,他在立法會上也有道歉,那道歉的意義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事,而是因為跟市民的要求不同,說市民的要求高了。這其實是偷換概念,香港人對政府官員的道德水平,自從廉政公署成立以來,一直是那麼高,從來沒變!尤其是權力越高的官員,我們對其道德水平就越高,幾十年以來,一直如此。

不過,他就說香港市民的要求高。我其實覺得他的邏輯很有趣,他的邏輯是,自己訂了規矩,自己覺得這些規矩是可以的,但是,這些規矩沒有向別人提過,沒有透明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覺得「噢,原來你們不認同這些規矩呀?」好似如夢初醒。我覺得他自圓其說的邏輯,好似自己閉門在家,自說自話一樣。他沒有回應民眾任何對其指責或要求。我覺得這個所謂的道歉是遠遠不能平息民憤。」

其實,當曾蔭權被揭連番的利益衝突事件後,他作出最後一個做法,就是成立一個檢討委員會檢討監管特首的機制。不過,坊間對此做法,卻認為是轉移視線,吳志森怎理解呢?他說:

「我同意的,有些文不對題,現在爭議的是他本人,他就說要設立一個委員會在其任滿之前設立一些建議,又或一些方案解決監管特首及問責官員的利益申報問題,無完全對照現時問題關鍵的核心,就是他個人有沒有問題。現在,廉政公署說會查,就看它怎樣做,不過,我不寄予厚望。」

港英年代,成立了廉政公署因為當時的政府對任何一名官員都不信任,所以,廉政公署是直屬總督監管,不過,吳志森質疑這種做法是否適宜?更對於現在廉政公署破天荒調查特首曾蔭權是否違法,但礙於現時廉署是直接向特首匯報,故有憂慮是否可查出什麼事。他同樣不抱有樂觀,立法會議員謝偉俊要求提出彈劾特首曾蔭權的議案可以得到支持,因為有關要求的門檻相當高,程序亦複雜,故此相信曾蔭權可以避過一劫。不過,吳志森對委員會有些寄望,更望有關委員會能倒塞現時機制的缺漏,能把特首都歸納到《防賄條例》裏受到規管。

在縱觀曾蔭權、唐英年及梁振英三宗事件上,他理出當中有一個公通點。

「曾蔭權、唐英年及梁振英三件事有其共通之處,就是掌權之人利用法律或程序上的漏洞,為自己的私利謀取,分分鐘可能觸犯了法律而要面對刑事的檢控也不為奇。為何我們一直以香港廉潔為榮?更有說慶幸我們有廉政公署。六十年代時,每個公營部門基乎都有貪污的情況,但是,俟廉政公署成立後,貪污基乎是絶硛,為何今天再現呢?

有不少人評論指,是否因為香港回歸大陸十五年了,過去跟大陸的關係實在太密切因而受這些陋習感染。我自己覺得,把香港這些情況諉過於人,是我們沒有反醒自己的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有法律監管每一層公營機構的人員的操守、接受利益或利益衝突等申報利益,這些都是有存在。但是,我覺得這些法律都是死的,人是生的,當人掌握了權力的時候,他可能會有很多的方法,有很多人協助他想出很多的計謀凌駕於法律之上。他可能可以全身而退,甚至不能提出興訟追究。倘若真有這種想法,這正是最危險的地方!

有權力的人除了要遵守法律上表面的字眼及文字上的程序,是否仍需想一想「掌握那麼高權力的人,是否該如曾蔭權自己所言「較白紙還要白」?」這不是口號!」

吳志森更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往酒樓喝茶,因自己是公眾人物故獲酒樓的招待人員安排無須排隊等候,但是,他亦婉拒了。他說,縱使那並不涉及任何貪污,但是,亦深知要自我克制,倘若這些自我克制的工夫也不做,腐敗便會透徹到底。

不過,即使機制有,但也不見有人會遵從,如唐英年大屋地下僭建二千多呎的休閒室,所以,是否人每到達最高位時,都會有辦法可以擺平所有事?

「我同意唐英年事件是有機制。但是,據我理解富豪社群裏的文化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你看那間豪宅沒僭建?所有豪宅區,無論是天台或地庫,基乎十個裏有九個半都有僭建,每一個人都有這樣做,不會被人捉到!」富豪會有這樣的想法,有財就會變得有勢,即認識政府裏很多的人,他們會這樣想「即使我們被揭發了,我們有方法可以擺平。」

若以其身家計算,那些僭建其實不算是什麼,頂多可能不用繳付差餉或地積比率,這些都只不過是數百萬或數千萬而已,但是,他們都會貪這些,因為他們會覺得在自己權力圈子裏有人庇蔭,被捉或捉檢控的機會很低,因此,他們會覺得可以搏!這些文化在香港的富豪圈子裏,尤其是在回歸之後,越來越惡化。」

其實,在唐英年及梁振英事件上,坊間也有一股聲音,將二人的行為進行比較,認為唐英年的行為遠較梁振英嚴重,吳志森又是否認同?他說:

「我不同意這種意見。一名政治人物不管你官位高低,誠信是非常重要。在梁振英涉及的西九事件上,在整個過程上的解釋,可以目睹很多漏洞,如為何他投票予其所謂合作夥伴?而該合作夥伴把其所屬的測量師行當作顧問,而且梁的公司也給予四名高級工作人員的名字作為該公司的顧問。這些事,以他作為公司老闆說一概不知。

他以一句「不知道」就把事件推搪過去,我個人就覺得違反了普通常識。所以,這事件的誠信不遜於唐英年地窖僭建使人懷疑的程度低。两件事同樣涉及誠信問題,有沒有利益牽涉,這還是後話,仍可以慢慢調查,但是,若明知有合作關係,卻又不申報,直至有人揭發了,之後方說「我不知」作為交待,我覺得這令人懷疑,整個故事是事後編撰或是它本身如是?

為何一名政治人物的誠信那麼重要?一件事如此,第二件事也可能會是這樣,你會用一個大話掩蓋之前的大話,可能大話就越講越大。將來若再發生類似的危機時,你又會用什麼大話掩蓋呢?這是令人感到最擔心的情況。」

縱使二人的誠信受到質疑,坊間也傳出退選之聲,但是,二人仍沒放棄,他又怎理解這些事?他說:

「大家需要明白,按常理這些事情若發生在西方國家,即使聘請了一名不合法的勞工做家傭甚至只是兼職而已,在西方的民主社會裏,那人很早已退選了。有什麼婚外情,有什麼僭建,這人很早已棄選了,所屬的政黨也難於留你,可是,這偏偏是香港這「小圈子」選舉可悲、荒謬的地方。所有的事都不是正路而是邪路,因為這是「小圈子」選舉,只有一千二百人投票,他們的投票也不是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投票,中央政府怎想,亦即是香港人想講的阿爺怎想才是最重要。聽聞,阿爺現時仍沒有給予任何訊息,但有訊息是曾鈺成不要選,不要添煩添亂,這訊息很清楚,所以,他就退選了。

現在的局勢仍是建制派两人格鬥的局面,最後鹿死誰手,上面仍沒有清楚的訊息下放。燈是什麼顏色,大家仍未知曉,故為什麼退選?這就是悲哀之處,阿爺仍未拍板,因此,彼此便在打泥漿摔角。未來的時間,我們仍需要承受這些「小圈子」選舉的荒謬。

我擔心的是,建制派的候選人當選了,香港會陷入動盪局面,香港人目睹這種「小圈子」選舉的醜陋,我猜他們再忍下去,完全不出聲的機會基乎是零。所以,可能每天都有示威遊行,可能最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會出現在二0一二年七月一日,新的特首上任,充滿污點的特首坐在寶座之上,大家都會有一種不知明天會發生何事的感覺,他們唯一可以表達就是上街表達意見。這種情況會否往後陸續出現,使香港陷入一個沒完沒了的紛擾及爭鬥,這正是我最擔憂的事。」

其實,除了廉署能夠公正地調查特首曾蔭權,吳志森抱有憂慮,他對於屋宇署又是否秉公調查唐英年僭建大宅一事,亦有點憂慮,不過,他卻似乎相對相信屋宇署內眾多的專業人員可以有方法追查唐英年僭建的大宅是否涉及提交虛假文書。不過,可肯地的是,立法會已經通過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調查梁振英在西九規劃比賽裏是否涉及有利益衝究。

其實,自從唐梁二人競逐後,揭黑的消息不斷出現,除參選人外,不少建制派的議員甚至一度考慮是否披戰衣出戰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都指,不能接受揭黑文化,究竟吳志森認同否?再者,他自己亦曾經成為城中焦點,因為他曾是香港電台一個收聽率甚高節目的主持人,可是,在短迅間突被通知不再獲續約,他怎看整件事?事件背後是否他開罪了什麼人?下集我邀請吳志森繼續同各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