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會客室: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談港人的怨氣

七月一日既是中國共產黨建黨黨慶的日子,又是香港回歸中國的紀念日。今年,中國共產黨大費周章慶祝九十「大壽」。但是,遠在香港這片土地卻以抗議來「贈慶」,今年更極可能再重現,民怨衝天的大遊行。香港市民包括港內內地的妻子何以怨氣那麼厲害?更日引起民憤的選舉遞補機制更為熱話,這是否只反映香港政府的施政不周?中央政府是否也是引起民憤的「元兇」?今集我來一直監察香港人權狀況的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跟各位聽眾分析香港人的怨氣。

0:00 / 0:00

問:近期,香港有點亂七八糟的感覺。單是這個月,我感到民怨沸騰,市民對自身權益被剝奪的不滿情緒不斷增加。有不少更涉及民生問題,先講這方面。港人內地妻子在香港入住公立醫院生產的權受到限制,由過去處理非本地孕婦的由9800人削減到3400人。其實,這群孕婦受制於中國的一孩政策及對中國境內的醫療系統及技術無信心,負責香港醫療體系的食物及衛生福利局周一嶽是否就應該那麼簡單一刀切減收孕婦?

答:我們覺得非常不合理因為我們談到「兒童權利」時,並不是在孩子出生時才講。「兒童權利」打從家庭計劃生育、懷孕、生產及產後照顧以致成長等包括其中,這也是權利公約的精神。可惜,香港政府理解這些港人配偶生的子女,最終都會因其父親是香港永久性居民而一定可以取得香港的永久性居民身份,所以,將這些孕婦推在中國大陸身上,要其在大陸生產,結果會對兒童造成很大的不利。在醫療水平照顧方面,香港是否會好一點?孕婦在生產前及其過程,丈夫能否陪伴呢?這其實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出生後,其國內的戶口問題;孕婦若早已有孩子在香港出生,她便要中港两地往返,這對孩子的照顧是非常不理想。所以,你可以目睹香港政府的政策前後不一,此外,明顯有歧視性,一刀切地把孕婦區分為內地孕婦,在當中不作仔細的區分,這種的決策質素是非常低劣。這亦可反映香港政府的人權思想很惡劣,用一種煽動及歧視的方法把責任推予他人,而看不見自己在香港規劃上的缺陷。

人權監察及其他香港的民間組織過去自行進行人口統計時,特區政府竟刻意迴避多少港人在中國境內及其家庭狀況等。籍此掩飾九七後釋法時稱有一百七十多萬人口會湧到香港的謊言。

這些問題的累積便造成今天政策上,習慣了用推諉的方法來解決自己施政上的缺陷,這是非常落後及不負責任政權的所為。只不過十分可惜的是,現代的香港都市步向這不良的狀態。

問:另一民生問題,就是樓宇僭建問題。這問題更同時曝露了香港的官員包括特首似乎對法律的無知之餘,更是官官相衛,對無強大背景的市民就發清拆令,對官員、議員及有鄉親背景的人士就以極大的容忍度處理。這是否反映香港政府在處理一些對自己有利的情況時,方談法治?

答:特區政府自九七年後的運作,跟國內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一個的方式,就是依靠謊言來支撐。在中國境內,你可以目睹很多人掛著紅色的板,說著熱烈慶祝什麼什麼,但是,他們實際上心裏一點感情因素也沒有。掛的人不信,看的人也不信,但是,大家就要掛要看因為這就是所謂社會秩序的基礎。

在香港同樣有很多問題,尤其是一國两制的問題上,基本上是靠謊言來支撐。政府在處理很多香港人的基本權利時,亦習慣上用很多謊言來支撐,所以,在這氣氛下,我對政府官員的不誠實,不感奇怪!

其實,英治年代時,它們用嚴刑峻法處理,但是,這些法律迄今並沒有修改,以達致與時並進,使嚴苛的得以掃除。

眾所周知,香港政府所謂的執法只是恫人,欺負的只是那些不知情或掌握資料不足夠的人。我們的政府以講大話來支捧,且以講一套做一套,倘再有知道一些法律但仍去違反的主管人員出現,我也不感奇怪。

問:人權當中也包括人民有居住權。香港的樓貴已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可是,香港政府卻一直未聽民意築建較廉宜的居屋,引致不少人都指控香港政府的施政向地產商傾斜。你是否認同?

答:是的。香港政府在人民的居住上,一直存在問題。一方面不斷向外吹噓自己做了什麼。

住居權是一項非常基本的權利,它與改善生活的權是結合起來的。可是,香港政府只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處理權利,所以,很多時是有多少「鑊」就去「補」多少;再者,因過去決策上的失誤,這個政府就會去迴避問題,如董建華執政時,在住屋上施「重藥」並沒有因應實際的情況而作出調整,因而產生很多民怨。所以,香港政府期後也不敢再碰觸,但卻沒有理解當時實際上失誤的原因,其實當時的失誤是沒有因時制宜,照顧人民的權利,用恰當的措施處理。

迄至問題再不能迴避,民怨沸騰,連中央也說這會影響香港的穩定,香港政府方說重建居屋,更當目睹樓價因消息有影響時,就再找官員說建築需時七年。

其實,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香港政府的政權是建基於什麼?它是建基於中央及香港商界同盟而產生的權治。這種管治某程度上依靠中央的指示,另方面是因為小圈子選舉。中央實際上親商人,遠民眾,這樣,他們便會先照顧商人,有些商人更甚至接近中央權力核心的人,他們比起香港政府還要接近中央。所以,這引致香港政府、曾蔭權對商界尤以地產界會特別照顧,有不少實際的例子如買賣單位的聲稱面積尺寸計算跟事實完全不符時,迄今仍沒有實際的法律規定。相反,小商販秤時,他們就會被政府檢控。

由於政府政策傾斜於地產商兼害怕他們,引致在居住問題上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這便犧牲了香港的民眾,尤其是那些無能力承擔私人樓宇,但又超出予公屋入住資格的人。

近期談到的僭建物,這對作為自用或出租的業主來說,他們可能沒太大影響,但是,對依賴天台屋或屋內非法裝修的人,他們可能受到更大威脅。所以,清拆僭建物其實是一把两面刀,香港政府一方面解決不守法的問題,但同時傷害無能力自置或入住公屋的人。

這些人很多時都是新移民或小數族裔,他們在財務上都並不寬鬆,箇中原因可能是他們在老家的大學學位並未能獲得香港的認可,又或是語言的障礙令人懷疑他們的能力。

語言帶有自己的方言並不代表工作能力有問題,可惜他們卻因此受到歧視包括工作機會或薪酬。

小數族裔的困難更多,他們的子女在教育上因本地仍以廣東話為教學語言,故令他們未能可以從中真正吸取知識,基於此,他們在尋找工作方面會遇上更大困難。香港政府本該在此提供服務,但是,他們的心態卻是「額外」做,再者,做的都是表面工夫,並沒有真正解決他們的需要及問題。就以報警電話為例,外國的會因應不同語言而設立該語言的專線,但是,香港並沒有,再者,在訂立反歧視條例時又容許香港政府可以有豁免權,相反,其他就要承擔法律責任?漸漸地使歧視小數族裔的問題變成制度化,這會難於得到改善。

問:近日,鬧得熱哄哄,更迫到負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七.一前三天前,突然間把一直說合法合憲的選舉「替補機制」作出輕微修改,你接納否及估計箇中原因為何?

答:我想香港政府推出這套方案最重要的目的是,香港無可能做到一些實際上的公投。觸發這件事是因為在政制討論時,泛民黨派認為政府的方案不能接受,限制香港的民主發展,因此,他們向公眾尋求支持揭穿政府提出的方案的缺陷。由於香港沒有公投的機制因此两個政黨聯手,以全港五大選區找一人辭職,在補選時利用普選作為政崗,支持政崗就等於支持他們,若非則不會投票給他們,因此,便出現一個變相公投的情況。

這選舉後,香港政府便批評它,但歸根究底是有這空間容讓有變相公投這件事,將來的日子便可挑戰到中國,這可能細仔到香港本身的問題如廿三條的立法或重要的公共政策,具爭議性的,也可能會有公投。

這對中國帶來重大的威脅就是將來牽涉到主權的公民投票表達。這是中國自己人心怯懦的事,不相信自己及不相信香港的市民。我相信大部份香港市民都沒有香港獨立,脫離中國的意識。中央其實沒這需要擔憂。

任何人有思想自由,如將補選視為公投,這是他個人的政治主張。這是表達自由,這是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一條,及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九條中都好清楚說明,任何人都有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可以包括文字、口頭或文藝表演,選舉就自必然其中一種,選票可以表達民意。

這些表達是非常有意義,是現代政治生活的一種,但偏偏香港政府或服務的主旨都非常不喜歡這些事。因此,他們挖空心思來妨止是類選舉。

七.一遊行在即,政府以為自己的一套不會有很強烈的反應,但事實並非如是,很多政治上不活躍的人都會覺得自己的選票無端被剝奪,甚至把我支持的變成支持了另一個黨,即使親國內的政黨也覺得不合理,在這些壓力下,香港政府要想出一些方法,令到有一定程度的接受,令民意的反感稍為控制一下。但是,香港政府依然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就是即消補選,一旦沒有補選便可令到民間公投或變相公投的活動的空間得到壓縮。

這是他們的政治目的,但是,這會犧牲了選民基本的權利及表達的權利。政府是次倉卒的立法,亦同樣惹起民憤。所以,今次它用盡快解決,望公眾事過景遷,不再追究而過關了事,這便是他們暫時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