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更分享團體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前赴該區進行輔導工作,期間發現表現平靜的老師們竟原來一直不自覺地埋藏了自己對地震的恐懼,更不敢宣諸於口。可是,這群社工透過一個工作坊,令老師們埋藏多時的心結終於紓解。
能夠協助受助者重整生命,甚至為他們的需求提供緩助,要在一個以行政為主導,以黨為首的國家裡,推行這真正以民為本,尊重人民及其權利的社會服務工作,殊非易事!今集我再邀請首間獲廣州市政府註冊的專業社工民間團體“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總幹事王軍芳跟各位聽眾繼續分享,成立一個專業社會工作者服務中心遇到的挑戰,及中國境內發展專業社工服務的前景?
問:協助這些人士,確實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社工方可以。啟創是第一間專業的社工服務中心,你亦是第一屆修讀社工的碩士畢業生。能否分享現時中國境內社工專業培訓的狀況?
答:這其實是很大的挑戰因為內地發展社工,跟香港是非常不同。一般而言,社工在任何地方都是從民間裡發展因為目睹民間有需求,彼此在努力做,慢慢變成專業化。可是,內地則非常不同,它是從上而下,即政府意識到這是重要,就會從上而下推行,因而社工教育先行,迄今且行了數年,以廣州為例第一屆有社工學生的是在1999年,中山大學則在2010年開始。
社工專業教育在2007年以前的畢業生,其實很多都不是從事專業社工工作,因為當時政府仍未推此專業服務,因而教育了其卻沒有對口的專業崗位。那些畢業生會從事不同的行業包括商業或人事管理等。
自從到2006年的“十六大”提出建設社工人才隊伍後,專業包括我們的機構便慢慢發展起來,因此,2007年後,尤以是2008年的畢業生就更願意從事社工服務。但畢竟乃是渴求人才,因為畢業生仍追不上崗位的需求。現時包括深圳、東莞及中山全都在發展中。
可是,另一問題是,現時培育專業人才的培訓非常有問題,因為內地的大學缺資,大家都以為人文科學很簡單,故未必有關方面的專業老師,他們都沒有很多實踐經驗,他們一方面自己在看書吸收,另一方面又在教授我們。可是,我覺得不能怪責他們。所以,學生專業後沒有實務經驗。我自己幸運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社工碩士課程,當時一名盧姓老師找來很多香港的社工協助做督導,我們包括自己才知道如何做服務。
另一個挑戰是,內地大部份人都覺得如民政、團委或婦聯所做的工作,都是屬於社會服務工作,但是,可能不是專業的社會服務工作,如居委裡的人員,人稱“大媽”,倘有夫妻發生爭抝,人便會著“大媽”來調解,因而不少人會覺得社工也是從事相差不遠的工作,所以,大家都認為中國政府在其行政體系裡已有此安排。當然,這些人發揮的作用是有的,可是,他們的人數龐大。我們現在做的不是要把專業社工完全取締他們的工作崗位,因為這樣做政府的壓力也很大,意味著這群人全都要下崗。老實說,他們全部要下崗也不是好事,因為他們畢竟有經驗。剛大學畢業的人雖受專業訓練,但是,他們畢竟不是很專業兼缺乏社會經驗。
所以,這群人有社會經驗的做得較多的都是行政方面,所以,現時政府在考慮如何協助這群人轉化成為一名專業社工,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何讓這两支隊伍一起發展,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問:哪政府現時有沒有一套具體的方法處理?
答:政府現時推行的具體方法就是社工考試,規定你若從事鄉交服務有多少年,就可以考助理或中級社工師。但是,我們的角度是若考試一旦通過,並不代表你真的可以做專業社工,亦不代表你的專業能力提升了。可是,也許因為中國太大,沒辦法之下的辦法,這便成為我們的第一步,讓他們資格的認可。但是,我個人認為即使考試通過了,整個培訓系統仍需要跟上,否則,考試與否也沒甚作用。
現時有些事業單位已從事一些服務,現在政府要推整個專業社工服務,這便令它們自己也不夠人才支持服務,因此,它們找我們合作,我們當然也樂意跟他們合作因為在合作過程中,很明顯帶動及影響體系內的人,因為他們過去沒接觸我們這種工作風格及如何評估服務對象的需求。我們合作了一年後,很多人對社工的理解深刻多了,即使他們自己也有很大的轉變,這會令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事實上,這群人提出的問題遠較畢業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更好,他們亦學得很快。
師資現時也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我覺得要讓多些人可以往外如香港或國外修讀後,又或自己在內地積累了一定經驗,這才可以有師資隊伍,之後可再慢慢培訓跟上。
問:師資既出現嚴重不足,何解不容讓如香港、澳門或其他地方從事社工的人事往境內教授專業社工?
答:我當然希望,但是,我相信每所學校也有自己的體制考慮如一名香港的老師到中國境內,但可以做的只是專業督導,若要進入體制裡做老師則比較難,因為它要很多規限。現時,香港跟國內的大學也有很多合作。畢竟,內地自己師資的隊伍培訓仍是十分重要,現時國內高學提供社工的培訓已有約三百所,碩士課程的已有約廿多所學校,由此,你可以理解即使香港或澳門的老師到國內教授,其實都非實不夠人手。開始時,我十分覺得應該讓香港的社工或老師前來國內,帶動國內的發展,這便可慢慢帶動國內的老師
問:社工服務一直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的需要列在首位。但是,由於中國政府運作的體制跟香港或其他地方有不同,故此,當國內的社工從事服務時,會否因為中國政府體制上的別異令你們難於進行?倘有,如何解決?
答:一定有因為社工的理念就是尊重所有人應有的權利,講求人人平等。但是,可能國內的體制或文化未必與外界同步,所以,我們在提供服務時可能會見到某人十分需要某方面的幫助,但可能因為未能符合某方面的申請條件就不能申請,會有束手無策的感覺。當剎那,我們可以做的並不是可以一下子改變政策,這是較難的,我們會從其他方面找資源予以提供。
當然,社工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是推動政府政策改變。說實話,現時公益團體的能力仍很弱小,你一下子批評政府政策,可能也沒有太大的信心,所以,我們除爭取經驗外,自己亦要不斷提醒自己那些事情是需要社會整體推動方可,只靠社工自己能力是有限,所以,我們要不斷積累經驗,也要留心政府的政策。你不能說待政府政策改變方可幫助別人,在這限制下,我們要想各種方法先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如發動義工或企業提供資源支持民眾,可能有很多方法做。
我期望有一天社工跟政府有平等對話的時候,同時間,他亦有個人及專業能力讓政府知道什麼方法才是對民眾的利益著想。我期望有這天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