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会客室:“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王军芳谈社工

上一集跟各位听众介绍,在中国境内第一所由专业社工组成兼运作,更获广州市政府注册的民间团体,他们能够成立跟2006年十六大中,领导人一句“要发展庞大的社工人才队伍”后,遂引起各层级政府官员的重视,令他们由过去申请注册时遇到的层层关卡,甚至当中一个皮球,不断被人踢来踢去,却可快速地减少障碍甚至障碍消失的顺畅。

2011.04.14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此外,更分享团体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前赴该区进行辅导工作,期间发现表现平静的老师们竟原来一直不自觉地埋藏了自己对地震的恐惧,更不敢宣诸于口。可是,这群社工透过一个工作坊,令老师们埋藏多时的心结终于纾解。

能够协助受助者重整生命,甚至为他们的需求提供缓助,要在一个以行政为主导,以党为首的国家里,推行这真正以民为本,尊重人民及其权利的社会服务工作,殊非易事!今集我再邀请首间获广州市政府注册的专业社工民间团体“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总干事王军芳跟各位听众继续分享,成立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中心遇到的挑战,及中国境内发展专业社工服务的前景?

问:协助这些人士,确实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社工方可以。启创是第一间专业的社工服务中心,你亦是第一届修读社工的硕士毕业生。能否分享现时中国境内社工专业培训的状况?

答:这其实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内地发展社工,跟香港是非常不同。一般而言,社工在任何地方都是从民间里发展因为目睹民间有需求,彼此在努力做,慢慢变成专业化。可是,内地则非常不同,它是从上而下,即政府意识到这是重要,就会从上而下推行,因而社工教育先行,迄今且行了数年,以广州为例第一届有社工学生的是在1999年,中山大学则在2010年开始。

社工专业教育在2007年以前的毕业生,其实很多都不是从事专业社工工作,因为当时政府仍未推此专业服务,因而教育了其却没有对口的专业岗位。那些毕业生会从事不同的行业包括商业或人事管理等。

自从到2006年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工人才队伍后,专业包括我们的机构便慢慢发展起来,因此,2007年后,尤以是2008年的毕业生就更愿意从事社工服务。但毕竟乃是渴求人才,因为毕业生仍追不上岗位的需求。现时包括深圳、东莞及中山全都在发展中。

可是,另一问题是,现时培育专业人才的培训非常有问题,因为内地的大学缺资,大家都以为人文科学很简单,故未必有关方面的专业老师,他们都没有很多实践经验,他们一方面自己在看书吸收,另一方面又在教授我们。可是,我觉得不能怪责他们。所以,学生专业后没有实务经验。我自己幸运在香港中文大学修读社工硕士课程,当时一名卢姓老师找来很多香港的社工协助做督导,我们包括自己才知道如何做服务。

另一个挑战是,内地大部份人都觉得如民政、团委或妇联所做的工作,都是属于社会服务工作,但是,可能不是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如居委里的人员,人称“大妈”,倘有夫妻发生争抝,人便会著“大妈”来调解,因而不少人会觉得社工也是从事相差不远的工作,所以,大家都认为中国政府在其行政体系里已有此安排。当然,这些人发挥的作用是有的,可是,他们的人数庞大。我们现在做的不是要把专业社工完全取缔他们的工作岗位,因为这样做政府的压力也很大,意味著这群人全都要下岗。老实说,他们全部要下岗也不是好事,因为他们毕竟有经验。刚大学毕业的人虽受专业训练,但是,他们毕竟不是很专业兼缺乏社会经验。

所以,这群人有社会经验的做得较多的都是行政方面,所以,现时政府在考虑如何协助这群人转化成为一名专业社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让这两支队伍一起发展,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问:哪政府现时有没有一套具体的方法处理?

答:政府现时推行的具体方法就是社工考试,规定你若从事乡交服务有多少年,就可以考助理或中级社工师。但是,我们的角度是若考试一旦通过,并不代表你真的可以做专业社工,亦不代表你的专业能力提升了。可是,也许因为中国太大,没办法之下的办法,这便成为我们的第一步,让他们资格的认可。但是,我个人认为即使考试通过了,整个培训系统仍需要跟上,否则,考试与否也没甚作用。

现时有些事业单位已从事一些服务,现在政府要推整个专业社工服务,这便令它们自己也不够人才支持服务,因此,它们找我们合作,我们当然也乐意跟他们合作因为在合作过程中,很明显带动及影响体系内的人,因为他们过去没接触我们这种工作风格及如何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我们合作了一年后,很多人对社工的理解深刻多了,即使他们自己也有很大的转变,这会令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事实上,这群人提出的问题远较毕业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好,他们亦学得很快。

师资现时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我觉得要让多些人可以往外如香港或国外修读后,又或自己在内地积累了一定经验,这才可以有师资队伍,之后可再慢慢培训跟上。

问:师资既出现严重不足,何解不容让如香港、澳门或其他地方从事社工的人事往境内教授专业社工?

答:我当然希望,但是,我相信每所学校也有自己的体制考虑如一名香港的老师到中国境内,但可以做的只是专业督导,若要进入体制里做老师则比较难,因为它要很多规限。现时,香港跟国内的大学也有很多合作。毕竟,内地自己师资的队伍培训仍是十分重要,现时国内高学提供社工的培训已有约三百所,硕士课程的已有约廿多所学校,由此,你可以理解即使香港或澳门的老师到国内教授,其实都非实不够人手。开始时,我十分觉得应该让香港的社工或老师前来国内,带动国内的发展,这便可慢慢带动国内的老师

问:社工服务一直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的需要列在首位。但是,由于中国政府运作的体制跟香港或其他地方有不同,故此,当国内的社工从事服务时,会否因为中国政府体制上的别异令你们难于进行?倘有,如何解决?

答:一定有因为社工的理念就是尊重所有人应有的权利,讲求人人平等。但是,可能国内的体制或文化未必与外界同步,所以,我们在提供服务时可能会见到某人十分需要某方面的帮助,但可能因为未能符合某方面的申请条件就不能申请,会有束手无策的感觉。当刹那,我们可以做的并不是可以一下子改变政策,这是较难的,我们会从其他方面找资源予以提供。

当然,社工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是推动政府政策改变。说实话,现时公益团体的能力仍很弱小,你一下子批评政府政策,可能也没有太大的信心,所以,我们除争取经验外,自己亦要不断提醒自己那些事情是需要社会整体推动方可,只靠社工自己能力是有限,所以,我们要不断积累经验,也要留心政府的政策。你不能说待政府政策改变方可帮助别人,在这限制下,我们要想各种方法先帮助有需要的人士,如发动义工或企业提供资源支持民众,可能有很多方法做。

我期望有一天社工跟政府有平等对话的时候,同时间,他亦有个人及专业能力让政府知道什么方法才是对民众的利益著想。我期望有这天的出现。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