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中國】做中國的偉人 兩幅涉及鄧習兩家的油畫引發的聯想


2018.11.12
onchina1112.jpg “要有習近平的「新時代」,那就請拿出勇氣,超越鄧小平,進行政治改革、平反六四、搞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真正實行依法治國。” - 趙岩

11月6日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刊發了一幅油畫,油畫沒有名字,上方標題是《習近平欲「跨越」鄧小平,提升自身黨史地位》,油畫下方寫著一段文字:這幅全國巡展的油畫中,習近平位居畫面前方正中心,鄧小平只是遠景。

該報記者還說「習近平沒有試圖完全抹殺鄧小平——然而,鄧小平的歷史地位已經下降了」。文章引述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的格維茨教授說,「習近平不滿於在鄧小平的陰影之下運作」,習近平希望「建立一個特殊的政治體系,由他自己居於中心」。

在中國大陸,文藝是為政治塗脂抹粉,文藝為政治服務,這點中共從來都不掩飾。這一主張,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大概都差不了太多。

在《紐約時報》的該篇文章中,還提到今年春天出現的另外一幅油畫。鄧小平坐在椅子上,抽著煙,聽廣東省委書記、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講話。文章沒有提及這幅油畫的名稱。這幅畫其實名為《早春》,背景是1979年4月,習仲勳在中南海向葉劍英、鄧小平、胡耀邦、谷牧、楊尚昆講解當年他所領導的廣東,如何規劃深圳市區的願景與設計藍圖。

《紐時》的文章還提到了9月16日,中共殘聯召開的年度會議上,鄧家長子鄧樸方批評了習近平的野心。文章引述澳洲中國問題專家白傑明的觀點,指習近平一直在竊取鄧小平時代的政策——與此同時也在貶低這位數十年來被譽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海內外自由派的知識分子多數認為,習近平在借用權力,公然為其父搶奪鄧小平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地位,並把自己提高到不自量力的歷史地位。為了證明這些自由派的觀點,《紐約時報》還配發了一張上海某街道辦事處,入口內牆上左邊畫有毛澤東、右邊畫有習近平的照片,來補強他們的觀點。

如何看待這兩幅油畫?先說《早春》,作品的時代背景是1979年。中國處於改革開放的前夜,中共扭轉了毛澤東所謂的階級鬥爭、實際上是歷史倒退的哲學,強調黨的主要工作要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主的工作重心上。由於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這些第一代領導人,在1949年建政後對蘇聯全面開放徹底失敗了,大家都不知道應向何處去,所以才有了鄧小平的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論。

此時的習仲勳,在封疆大吏中首先提出開放,向香港、澳門甚至是台灣、歐美學習。《早春》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習仲勳規劃了深圳的願景。當時鄧小平和葉劍英聽過習仲勳的彙報後對習仲勳說:「中央沒有錢給你們,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應該說,中國當代的改革與大清帝國由1861年到1898年的洋務運動,在歷史上有一比拚。洋務運動主張的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用夷制夷、自強求富。大清帝國當時中央主導富國自強的是恭親王奕訢、文祥、沈桂芬;地方就是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等。李鴻章搞洋務運動有功,被提拔到北京總理衙門任中堂。習仲勳的命運與李鴻章有些近似,習仲勳領導廣東、深圳走市場經濟,向香港開放,短時間內搞得有模有樣,因此很快被調往中央任書記處書記。可是,當時因為中共意識形態,不敢過多宣傳廣東的開放,而是把宣傳重點在「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里」;習仲勳自己又是個不愛虛名、幹實事的人,他在廣東的開放改革,幾乎沒有得到太多樹碑立傳。

至於另一幅油畫,習近平站在中央,景深處是鄧小平的銅像,說是習近平欲跨越鄧小平,提升自己在黨史的地位。筆者的看法是,這個欲望沒有甚麼不好。習近平想要超越毛澤東、超越鄧小平,有這些動力並非壞事情。對習近平而言,不是想的問題,主要是怎樣才能超越的問題。

有一種說法:中國沒有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所有改革都是人民首創出來的,鄧小平只是改革開放總許可師。筆者覺得這樣的說法,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一個國家以及任何一個組織,搞一項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事,總要有上下領導才行。1978年之後的改革開放,在中央的領導是鄧小平、胡耀邦、葉劍英;在地方的領導就是習仲勳、萬里、趙紫陽。

習近平要有自己的「新時代」,無論是繼承毛澤東,還是繼承鄧小平,他頂多是中共自己認為的大時代的繼承人。要有習近平的「新時代」,那就請拿出勇氣,超越鄧小平,進行政治改革、平反六四、搞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真正實行依法治國。只要把政法分開、還人民信仰、表達自由、還人民結社組黨權利,實行三權分立,那時的習近平才會被歷史和人民承認,你比鄧小平偉大,跨越了鄧小平。至於毛澤東這個歷史的罪人,無需要跨越了。

作者:趙岩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