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拆局】4.7%的「留白」 三中釋出低增長成常態 對香港有何啟示?

2024.07.22
【財經拆局】4.7%的「留白」 三中釋出低增長成常態 對香港有何啟示?
粵語組製圖

在中國召開三中全會的同時,中央發出一個極不尋常的疲弱經濟數據,這與中國過去重要會議前夕,一般傾向「隱惡揚善」似乎有重大落差,不禁令人猜想到底是有甚麼目標?

中國的民生證券發表題為〈4.7%的政策留白〉的分析,大膽推斷適逢三中全會召開,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速只有4.7%意味深長,指這個數據雖較第一季回落,而上半年剛好持平於5%的增長目標,可能是三中全會定調的重要風向標,考慮到去年相對偏低的基數,這可能意味着大會整體基調是「從長計議」。

事實上根據中國公布三中全會的會議決定,儘管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包括財稅體制改革等,在內容環繞透過多方面改革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強調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模式,但政策不是口號式就是舊調重彈。至於外界關注在刺激內需上,會議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提出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為」,之前曾有評論期望大派福利以提升民眾消費力,似乎是想多了。

談及當前形勢和任務,會議強調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落實好宏觀政策,積極擴大內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些都是一些已經多次重複的政策取向。因此初步看來,今次會議主要提出了方方面面的長期性改革路向,對短期推動經濟表現未必有作用,亦未見宣布新的房地產政策。

三中全會異常「坦率」承認經濟風險 料低增長成常態

《華爾街日報》發表了評論文章《三中全會公報坦言經濟面臨威脅,但未釋出改變路線跡象》,表明中共中央委員會在三中全會結束後發布的公報中承認了經濟面臨的問題,措辭異乎尋常地「坦率」。

這份公報強調了房地產行業、地方政府債務以及中小型金融機構等關鍵領域存在的風險。三中全會公報像這樣討論具體的增長威脅實屬罕見,以往的公報通常只會以模糊的措辭提及風險。

儘管今年以來持續出台促消費和穩樓市的措施,但第二季度各項數據依然展現出需求不振的景象。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從5月的3.7%,大幅回落至6月的2%,為2022年12月以來最低,要記得當時仍是「動態清零」的蕭條景象。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半年按年僅上漲0.1%,6月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也連續21個月出現負增長,顯示整體經濟仍未擺脫通縮陰影。

中央只顧加強控制 對恢復經濟活力無濟於事

然而,面對經濟困景,官員們並未暗示將做出任何重大改變。他們僅是重申了習近平的願景,即以經濟安全和科技主導為重點的國家驅動型發展模式。他們還承諾將培育「新質生產力」,指的是以科技為主導的行業,習近平認為,這些行業將為中國下一代的增長提供動力,並且可以依靠成為擺脫西方、甚至與之抗衡的新力量。

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模式正在加劇中國經濟的失衡。顯然黨內的技術官僚和投資者一樣失望;習近平對共產黨控制權的強調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確保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穩定,但對恢復經濟活力無濟於事,更多似乎是要外界適應中國經濟要面臨低增長的新常態,甚至可能放棄全年經濟「保五」的增長目標。

儘管措辭含糊,但公報明確顯示習近平計劃加強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像一些經濟學家建議的那樣,讓市場和消費者發揮更大作用。特別是公告在所謂要求市場要「放得活」及「管得住」的問題上,國企及民企只能各選其一,政府要求兩者都能滿足此兩項要求,根本是不可能任務。公報17次提到要「堅持」,呼應了官方媒體釋放的信號,即把習近平願景遇到的阻力視為改革必要性的證據。

總體來看,公報大幅弱化市場、改革、效率成分,強化了黨的領導;除了對「高質量發展」著墨頗多,關乎民生的城鄉、開放、民企、財稅的表述與以前相比,沒有任何的進步甚至還在倒退。

弱化市場經濟 香港金融中心變命運共同體

現實是近年所謂「國進民退」,在過去蓬勃的房地產、補教行業,以至科技民企都一一被整頓,而金融業亦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防止「脫實向虛」。金融市場過度炒賣及投機的行為,亦被視為一種無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虛」招,近年中國大力推動「共同富裕」,中紀委更在2月發文要求破除「金融精英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多家中資金融機構頻傳減薪消息,當中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中信里昂等。

這種情況正反映行業的高薪引發民眾不滿,多地都有金融企業減薪或要求員工返還部分薪酬,例如招商局集團等國企,規定員工年薪上限290萬元人民幣,部分高級別員工需要返還過往收多了的薪資,標誌着行業以高薪吸引頂尖人才的時代已過去。

這類機構的駐港高層正面對相同處境,突顯國有金融機構對薪酬問題的管理更趨嚴格,彭博報道一些大型國有金融機構包括光大控股及中信金融資產(前稱中國華融)旗下華融國際,近幾個月要求一些駐港銀行家返還部分獎金,甚至連已離職的員工也被要求退還過往收取的一些獎金,報道形容是把「共同富裕」推進到香港,顯然此舉會進一步削弱香港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當港官一窩蜂「表忠」,高度讚揚三中全會所謂的「勝利閉幕」,他們會否理解整個三中全會的布局,正是官方表態放棄過去四十年的改革成果?當官媒製作所謂「偉大改革家」來讚揚習近平、最後卻發現「表錯情」要慌忙將文章下架,似乎我們的香港官員連「後知後覺」都做不到,還說要舉辦學習班了解三中全會精神。如果有參與者真的用心了解,可能會驚覺今次三中全會的布局,將經濟低增長變成常態化,甚至放棄香港金融中心定位角色,恐怕到時香港亦會變成「命運共同體」,失去昔日經濟光環。

- 顏寶剛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