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評論】不變的鬥爭哲學和陰謀想像

0:00 / 0:00

共產黨是靠鬥爭和陰謀起家和打天下的,所以鬥爭意識特別旺盛,陰謀想像力特別豐富。眼前的香港6.22公投和越來越逼近的"占中"爭取真普選行動,對北京產生了強力刺激效應,那份《一國兩制白皮書》就是鬥爭哲學和陰謀論的產物。

中共有這種思維毫不奇怪,在它自己的黨史裡就充斥各種各樣的陰謀,這不是外間強加的,而是"陰謀"這個政治語彙在黨的歷史文獻中使用率極為頻繁,哪怕是該黨高層核心,從地下黨時期到上台執政之後,據黨史載,都不乏"陰謀家"、"野心家",從張國燾、王明、高崗、彭德懷、劉少奇、林彪、四人幫,據說個個都有陰謀。一直到趙紫陽下台,才不再使用"陰謀家"的詞彙,但在黨看來,這決不是什麼"政治風波",而是關乎政權變色不變色的一場嚴峻"鬥爭"!現在又輪到薄熙來和周永康,儘管"陰謀"兩個字在正式文件裡淡出,但黨內同僚都心知肚明,薄和周如不涉嫌"陰謀"和"野心",不至於有如此結局。

共產黨自己就是玩陰謀顛覆國民政府取而代之的,所以在陰謀者眼中無處不陰謀。近日"陰謀論"又祭出來了。中紀委派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紀檢組組長、院黨組成員張英偉,6月10日在近代史研究所講話中放狠話,抨擊:中國社科院意識形態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穿上學術的隱身衣,制造煙幕;第二,利用互聯網炮制跨國界的歪理;第三,每逢敏感時期,進行不法的勾連活動;第四,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的滲透。

這四點句句都是"陰謀論"語彙,先不說陰謀從何而來,奇的是中紀委管得實在太寬,抓意識形態和階級鬥爭不是它的職能,張英偉要求社科院"應時刻高度保持政治敏感性,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要切實地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在政治上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在這一點上絕不容忍任何人搞特例" 。這聽去完全是劉雲山式的話語,而且那應該是他份內的事,和中紀委八竿子打不著。

倒是一幫左棍們聞風而動,彈冠相慶,司馬南馬上歡呼"中紀委的轉型",盛贊中紀委對社科院動刀,表明中紀委"與時俱進",從抓"反腐"轉向"抓意識形態"了。號稱軍方鷹派的戴旭大校亦作出呼應:"絕不僅是社科院,中國很多社科類研究機構、高校,都存在敵對勢力滲透的問題,看看各高校一些學者猖狂反毛、反共、反華的言行就知道了。"

這個殺氣騰騰的"張四點"確實有來頭。據悉在此之前,中國社科院的某位副院長已經向下傳達過中央精神,而且宣稱是口頭傳達,不發文件,但所傳達的意旨來頭很大,因為社科院規定每個人都要到會聽傳達,退休的也不例外。而張英偉的四點陰謀論,基本就是這一"中央精神"的濃縮。據聽過傳達的社科院人士說,中央精神實際上比"張四點"還要嚴厲,火藥味還要更濃。

以陰謀論去繃緊階級鬥爭這根弦,與習近平上台後的執政思路完全吻合,譬如他使用"反動知識分子"這個詞語,是毛時代的遺產。早在八十年代胡耀邦回信給詩人臧克家就明確表示:關於知識分子"改造世界觀"這種用語,成為了歧視、打擊、迫害某部分人的工具,而且自從向知識分子提出"改造世界觀"的要求,就從來沒有產生過好的結果。有了胡耀邦這一封信,"改造世界觀"這一說法從此就退出政治詞典。

既然"改造世界觀"都不提了,又何來"反動知識分子"?但中共的鬥爭哲學和陰謀想像,畢竟是骨子裡的胎毒,以此去看"張四點",這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習近平是要敲山震虎,殺雞儆猴,向一切涉嫌忤逆的知識分子亮劍。因為在極權者眼中無處不陰謀,誅滅這些忤逆的強大手段,就是祖上單傳的無產階級專政,例如群眾大會公審、游街示眾等,就成了現在的上電視低頭認罪;又如毛時代的株連和黑五類,延伸為現在對專政對象的直系親屬實行迫害,以達到逼其就範的目的。而張英偉在社科院的吹風講話,就形同毛時代的鬥爭動員,從反右到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再到文革,曾經歷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對這一套都熟悉得很,卻沒有想到在習近平這代逐一復活,就像一個惡夢的回歸。(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