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評論】 救市的荒謬
2015.07.09
「全世界的政府和央行,都會在市場失去信心的時候出手救市,大陸政府要救A股,有何不妥?」有人這樣問。
請容許我借著名財經評論家張化橋先生的話來回應:「政府干預只是摧毀政府信用,浪費納稅人的錢,浪費官員的時間。它容易導致道德風險。政府容易被利益集團綁架⋯⋯政府對股價,指數沒有任何責任。它唯一的責任是維持秩序。」
究竟市場對甚麼失去信心?是對價格水平失去信心?那就易辦。價格下跌到某個水平,總會有人覺得是合理,從新持有資產。問題是,資產價格涉及到抵押品的價值,當抵押品的價值大幅下跌,便會引發信貸危機,繼而變成銀行的信心危機。通常,一發生銀行的信心危機,一個地方的經濟就會完全崩潰,返天乏術。
暴力救市,不是因為北京怕股民輸錢,因為股市本來就是一個冒險的地方,願賭服輸。其實上次股災,也只不過是零七年的事;當時,北京被沒有今天的那種慌亂。
零七年和今天的最大分別,在於當年的股市還未有槓桿化。換言之,當年的股市下跌多少,財富都是即時蒸發,財散人安樂。可是今天的股市,已經因為融資融券的制度,產生了槓桿效應,也就是說,股市下跌會影響到信貸市場;當信貸市場出問題,那才是真的的信心危機。
今個星期二,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竟然有近三分一自行申請停牌;它們當然有各種理由,不過,說穿了就是為了要避開股價急跌。為甚麼這些上市公司怕股價急跌?假如這些公司本身都有用自己的股票作抵押,又或者他們的高層將股票抵押了,他們當然不想見到股價下跌而被銀行追收差額。所以有大陸股民覺得過去個多星期的所謂救市,只不過是「讓領導先走」,足見中國不少老百姓也清楚明白,究竟這個社會是腐敗到一個甚麼程度。
當然,今次的A股股災,至今仍然有人深信共產黨政府是無所不能,只要他們想做的事,沒有辦不到的。這種想法的最大盲點,就是在於沒有考慮到,每一個政府干預都有其代價,而且大多數時候,代價是由一般平民百姓去負擔。有人說,今天要是在大陸發生經濟危機,結果會演變成管治危機,我相信北京也意識到這個風險,所以對於托市,要無所不用其極。可是,長久下去,今次的干預只會令中國經濟對外接軌的步伐走回頭路。
說到底,一個專制政權太過依賴不斷的經驗膨漲來肯定統治的合理性,最終只會令到經濟變得扭曲,統治也不合理。當下的中國,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