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评论】金钟清场是「醒觉」的开始(视频)


2014.12.11
AFP1211-HK-Just-beginning620.jpg 法新社图片:12月11日,香港警方在金钟示威占领区进行清场。(AFP PHOTO/DALE DE LA REY)

 

「这不是终结,只是开始。」传统形而上学,「终」和「始」总是成双成对。

金钟清场,有人说是开始的终结,也有人说是终结的开始,现在每个人最想知道是,下一个阶段,香港的社会民情会是怎样。

「醒觉」这个词语,可能是雨伞运动最关键的词语。可是,究竟众人从甚么醒来,又觉了甚么?

有份参与的,不少是年青人。过往十年八载,香港的年青人不是没有政治立场。可是,从我的接触和观察,雨伞运动后的转移,我相信是年青人不再认为自己无能为力;用上左派的说法,年青人从今起,被empowered,赋权了。

可是,转变的,不止于年青人。保守的,也就是所谓的蓝丝带,其实也变了。我不敢说完全是因为雨伞运动,令到一班本来不问社会问题的保守香港人,忽然关心时事。但我感觉是,这群人,可能很快便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但他们心目中,也对社会失望。

雨伞运动后,有人说,真正的输家是泛民,但我觉得,真正的输家,是香港。

有人说,香港人为何不在英国人时代争取民主。对不起,这种说法,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

 

 

战后的香港,其实一直都乱。大陆解放,第一批来香港避难的,就是国民党的遗民。之后,共产党因人祸失治,第二批来香港的,就是这批带有斯德歌尔摩症候群的共产难民。这两批人,一直都在打,六七年暴动前的香港,一直都很政治、很分裂。直到七十年代,才算好一点。

有理由相信,梁特首和他的师爷班子,就是凭记忆中的这一段,想到要嘉年华式的搞香港节。历史的事实是,七十年代香港社运仍然有民族主义,以及各种主题的抗争,一样有警察和学生的冲突。到八十年代,有前途危机,又有核电厂争议;香港其实一直都乱,就在84年,旺角也发生过暴动。

反而到九十年代,出乎意料是最少街头政治的日子。当时,香港人每遇到社会问题,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要向议员求助。

从前的香港被形容成政治冷感,有违历史客观事实。

回归后,特区的庸夫又中式阴谋论精神病发,将代议政制废武功。「英国人留下的计时炸弹」这个说法是不尽不实。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英国人是见到管治危机,才进行代议政制改革;最初是市政局,然后再设立区议会,最后就是在立法局引入直选。

由零三年起,街头政治又再抬头。从这个轨迹看来,英国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香港推展代议政制发展,原来对这个城市最后廿年的和谐稳定有一定作用。民族狂热份子,只知道迷信阴谋论,以为洋人亡我中华之心不死,却从来都不反省,自己如何一手摧毁一个繁华都市的基础。几乎所有殖民地去殖独立之后,都会被土著执政的混乱,令各方面的水平倒退几十年,只是想不到,香港亦沦落至此。

醒觉,是香港人明白到,政治是任何社会中都逃避不了的事实。这个城市的政制,以为可以用行政取代政治,错得离谱,结果,不堪想像。(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