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評論:大陸通脹失控的真相(二)

上次,我講到東莞工廠倒閉潮,以及2008年之後,人民銀行不緊抽緊銀根以打擊通脹的現象。事實上,自從上世紀90年代之後,中共的宏觀經濟政策一直都有兩個任務,一是穩定物價,二是維持高速增長。

2011.12.26

不過,客觀的現實反映,過去幾年,大陸的通脹情況一點也沒有改善。這裡所講的通脹,並非統計局編制的物價指數。真正的通脹,是社會的現象。套用經濟學大師,以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的講法:通脹永遠都是貨幣現象,是大多鈔票追逐太少貨物。
 
為甚麼大陸房地產會出現史無前例的世紀泡沫?還是大陸的有錢人,寧願將錢換成磚頭也不相信銀行存款?為甚麼有錢人總是好像要盡快將錢換成可以保值的名貴手袋,手錶,跑車甚至古玩字畫木刻茶餅?
 
當然,你可以說是大陸的有錢人富起來之後,品味提高了,所以也追求起這些玩意。但是你信這是事實嗎?
 
自從2007年起,天津、大連等港口的倉庫,經常屯積驚人數量的鐵礦沙。內陸一點的地方,也有許多倉庫屯積了工業用的銅和鋼材。是廠家為了對沖未來的成本上升,先將原料買下來嗎?我聽過一些講法,指這些廠家也將這些原才料當作保值的工具,也就是說在大陸做生意的人,行動上已經說明,不看好人民幣未來的購買力。
 
人民銀行無論怎樣控制銀根,通脹的情況一點也沒有改善。可是,因為銀行政策的扭曲,令到更多的資金走到地下和體制以外。2011年第一季之後開始崩潰的民間借貸,說到底就是市場對政府錯誤的貨幣政策的反應。
 
一直以來,中共的想法是,在一封閉的經濟,政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達到經濟不斷有產出以保持一種太平盛世的境象。不過,現在中國經濟的種種扭曲,正正也是源於這種封閉的思維。
 
自從中國加入世貿,巨額的外貿盈餘,因為資本管制的原故,被封閉在中國境內。最初的幾年,這些資金本來可以成為便利企業發展的資本。可是,在中共的政策扭曲下,這種資本絕大多數都被跟政府有關連的壟斷性國家企業吸納過去,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大陸有國進民退的現象。
 
壟斷性的國家企業,無論在創新抑或管理,都一定沒有民企般進取。事實上,許多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企業,來來去去都只是圍繞著各種泡沫,透過便宜的資金進行投機,不事生產。鈔票多了,可是貨物並沒有增加,結果必然是通脹。
 
最大的問題是,有關係得到便宜資金的人,因為泡沫賺大錢,一般平民卻每天看著鈔票的購買力在縮減。中共為了安撫這些中下階層,又推行更多的社會政策,例如將最低工資水平提高。不過,外資設廠,本來就是因為中國的勞力相對便宜。現在經過最低工資的人為干預,中國出口的成本優勢已經續漸消失。趨勢繼續下去,中國來不及經濟轉營,就已經出現了發展階梯的缺口,也會令某些極度依賴製造業的地方出現經濟萎縮。
 
面對這個問題,中共早在過去幾年已經提出要發展所謂的內需。說穿了,其實就是要中國人民多點買國貨。這個經濟思維,很容易發展成貿易壁壘主義,最終要付出額多成本的,還是一般沒有機會接觸外國貨的國民。不過,要是遇上經濟不景,國民可供消費的收入下降,內需又如何推動呢?
 
中共企圖透過操控經濟來證明專權政治的理性,被扭曲經濟也反過來削弱社會的穩定。現在的問題是,以中國現在的公民社會狀況,這個國家可以抵擋得了一次大規模的衰退嗎?或者中共會隨著不穩更加毫不掩飾專權的本質?結果,又是誰為了這個國家為了專權付出代價呢?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