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013年上任以來,一直努力改善中梵關係,通過對話尋求共識,以求盡早重建梵蒂岡與中國天主教會的關係。
不過,這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原因其實簡單不過,一方面固然北京是無神論者,與梵蒂岡在信仰上尋求共識談何容易。但更重要的是,慣於一黨專政的執政者,又怎會輕易放下意識形態的控制權,任由梵蒂岡和國際教會的教士到大陸自由傳教,更不要說由羅馬教廷任命的主教,去帶領估計有九百萬至一千二百萬的教徒。
因此,儘管教宗方濟各不斷向北京顯示善意,甚至遇上北京打壓地下教會人士亦忍氣吞聲,也要盡力避免破壞談判氣氛。用香港教區樞機主教湯漢的說話,就是以"溫和、謙卑、真誠、耐心",展示"人間對話的典範"。但換回來的,只是繼續談下去的機會,至今仍無實際的協議。
梵蒂岡的忍讓自有其深遠的考慮。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梵斷交後,效忠教廷的天主教組織只能走入地下,以非法形式繼續存在,至今追隨的信眾達三百萬人。梵蒂岡對這批神職人員和信眾都有道義的責任,而中梵關係正常化的話,或有助改善他們的處境,免因信仰而受禍。
另一方面,大陸的天主教會必須脫離梵蒂岡的領導,轉歸到官方創立的愛國天主教會,由他們委任的主教管轄。目前,這些標榜自治、自養、自傳的天主教愛國教會,信眾超過五百萬人,由其委任的七十名主教統領,明顯偏離教義(如不承認教宗是教會之首)。梵蒂岡教廷需要有正常渠道與愛國教會交往,通過信仰共融,尋求普世教會和愛國教會走向一致的發展。
因此,為了地上地下的教會和信眾,梵蒂岡不得不忍辱負重,借用上世紀七十年代西德的"新東方政策"(Ostopolitik)(即通過跟東歐國家修好關係,再謀求改變他們),以友善姿態和秘密談判,修復與北京的關係,再共同開創新局面。
不過,善意歸善意,北京對思想控制絕不手軟。去年底,中共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在中國天主教代表會議向眾多主教講明,宗教領袖須致力宣揚愛國主義,並服膺於獨立自主的原則。言下之意,他們只能配合執政黨的指揮捧,從信仰角度推銷"愛國",因此羅馬教廷切勿想入非非,休想以友好商談就可以讓教廷干預大陸教會。
換言之,去年盛傳中梵雙方談得十分投契的主教任命權,甚至說初步訂好"中方任命、梵方同意",到了誰有最後決定權的問題上,始終過不了一黨專政的大關。因為不論說得如何漂亮,說什麼主教人選由羅馬決定,北京最後都會緊握控制權,把梵蒂岡的同意權化為烏有。
更何況,在北京看來,強國既已崛起,外交上逞強是應有之義。如今羅馬教廷有求於我,讓教廷跟中國教會和信眾保持某種聯繫,理應開出有利北京的條件,如跟台灣斷交,則或有考慮的餘地。但教宗若要影響中國教會運作,以精神領袖自居,從不相信宗教自由的北京,又因何要放權讓利給梵蒂崗呢?
同時,梵蒂岡的策略是修好以求變,重對話不衝突,即使碰得一面子灰,還給教會兄弟姊妹痛罵他們不顧原則,不理地下教會神職人員的死活,但也只有對溝通繼續深信不疑,抱住等待神蹟一樣的態度,希望能春風化雨感動對手,取得共識。
這種做法若能一直堅持原則,仍不乏宗教家的風範,但對於無神論和一黨專政的北京,却未免流於不痛不癢、不着邊際了。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