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評論】英國走向隧道的盡頭,香港在哪裡?

2021.02.04
【杜耀明評論】英國走向隧道的盡頭,香港在哪裡?
粵語組製圖

上月底開始,香港人可以用BNO護照(英國國民(海外)簽證)申請到英國居留,北京政客之流大多指責去者自討苦吃,因為英國疫情嚴重,經濟低迷,但去留決定若只考慮疫情與就業,以事實衡量的話,出走其實是理智不過的選擇。

不錯,英國目前經濟不景,失業大軍高達一百七十萬人,比一年前增加超過四十萬 ,情況並不理想。不過,以百分率計,失業率是5%,比起一年前升了1.2%,但較諸香港,仍然優勝得多。香港失業人數雖然不到二十五萬人,但失業率達到6.6%,是一年前的兩倍,反映香港經濟受疫情的拖累,要比英國嚴重得多,原因離不開香港租金難捱,加上政府防疫政策失誤頻頻,援助小企業措施不足,所以疫情和經濟同樣一塌胡塗。

同時,英國職位空缺儘管比上年同期減少超過二十萬個,但仍有近六十萬個就業機會(578,000),是失業人口的三分一。反觀香港,職位空缺比一年前大幅下降,專業、商界、零售、出入口等行業都減少超過四成空缺,康樂及文娛服務行業更減少六成半左右,導致空缺總數只及失業人數大約15%。無疑,香港人到英國便需要重新找工作,但若不論職位高低,英國現時的就業前景確比香港好。

當然,經濟前景取決於誰可較快走出疫情的陰霾,而英國正逐步走上康復之路。英國起初抗疫不力,確診人數驚人,達到三百八十多萬,是香港一半人口,嚴重衝擊醫療系統。疫情失控,英國醫療當局把希望寄托於疫苗,去年四月便四處搜購疫苗,確保供應穩定,並訂立接種的優先次序,到去年十二月中即開展全民接種計劃。

至今,英國已替近15%人口注射疫苗,到二月中,可先替七類高危群組共一千四百六十萬人接種,再到四月尾,五十歲以上所有人以及十六歲以上有健康問題的群組,亦可全部接種,往後便輪到餘下的十六歲以上成年人口,共約二千一百萬。預期三月開始,先紓緩醫院特別是深切治療部的壓力,若一切如期推進,至年中,當八成成年人均接種疫苗,英國終於見到疫症黑暗盡頭的曙光。

再看香港,疫苗接種從開始便遠遠落後於其他發達地區。當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開始注射疫苗,香港預訂的第一批要到二月底才到手。同時,疫苗涉及的供應和需求問題,都令特區政府徬徨無措,當疫症無法清零,香港經濟何時復甦,更是遙遙無期。

供應方面疑問重重。已訂購的國產科興疫苗效能約莫五成,相信只好擱置不用,但要新增其他疫苗,卻是限制重重。例如另一款國貨國藥疫苗,仍有待提供第三期實驗數據,至今無法採用,而原本訂購的復星和BioNTech疫苗,近日又出現新變數。由於阿斯利康只能向歐盟供應原定疫苗數量的三成,為補不足,歐洲生產的BioNTech疫苗或會降低外銷數量,原定二月底到港的首批疫苗或可如期,但其餘批次能否繼續供應則未確定。

同樣,阿斯利康即使增產,也要首先完成對歐盟的承諾,能否於年中開始分批供應七百五十萬劑給香港,同樣沒有保證。加上眼下特區政府自我設限,搜購疫苗只限於歐洲和中國大陸產品,對美國四間藥廠分別研製的四種疫苗隻字不提,大大削減疫苗的供應來源,在供求緊張的現勢下,供應缺口相信只能由國貨填補。

十分吊詭的是,疫苗供應不足問題隨時變成需求疲弱,特別當測試數據不足的國產疫苗,拿來濫竽充數。香港大學醫學院一月底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願意接種疫苗的受訪者,由去年十一月超過六成(63.2%)驟降至一月中大約四成半(45.6%),對阿斯利康疫苗(35.3%)和科興疫苗(36.7%)的接受程度尤其偏低,而年青人(18-39歲)、學歷較高者(中學以上),對科興疫苗的接受程度更低至兩成。

接種率最後若四成也不到的話,香港人只有自求多福,繼續抗疫,政府亦繼續不怕擾民,如燈蛾撲火式圍封社區,頻密檢疫,追逐不可能的清零任務。面對特區政府管治無方造成社會和經濟局面的不明朗,香港人投奔英國,又有甚麼難以理解呢?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