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評論】發揚中共光榮傳統 齊齊反對一黨專政
2018.03.29
新任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高調放話︰誰說「結束一黨專政」,誰便不能當立法會議員,因為「共產黨領導」已經寫入《中國憲法》,主張「結束一黨專政」等於反對憲法,反對憲法,就要取消議員資格了。
典型的中國大陸式邏輯。這些人只懂讀劇本,怎會問問︰《憲法》哪裡寫着由中共一黨專政?沒有。反對「一黨專政」有何問題?就算有寫,反對憲法的具體內容也是言論自由,又罪犯何條?《憲法》除第31條(有需要成立特別行政區)外,其他不應用於香港,反對《憲法》其他內容,甚至抗拒在香港實施《憲法》其他條文,不是正符合「一國兩制」的國策嗎?更何況,立法會議員對「結束一黨專政」贊成與否,根據現行法律,並不影響他們的當選資格。
新科全國人大代表(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補充,公職人員也該宣誓擁護《憲法》。言下之意,反對「一黨專政」等於不擁護《憲法》,不擁護者即屬違背就職誓言,當然該被取消資格。
其實譚志源之流,一當上人大代表便反咬港人,實在不知所謂,也正好反映所謂人大代表,只是北京在港的代表,如今投桃報李,向主子效忠,根本不代表香港人。不過,即使他想藉宣誓擁護《憲法》掃走民主派議員,也該認真行事,首先要北京修改憲法,把「一黨專政」寫入《憲法》,並同時惡補歷史課,再奉勸中共刪改歷史,把自己過去的歷史功績一筆勾消。
中共其實是以反對「一黨專政」起家。他們的建國領導人毛澤東當年呼籲中國實行新民主主義的憲政,就是要求國民黨結束一黨專政。他認為三民主義主張的民權,該「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因此中國不能由「一黨一派一階級來專政」。他又警惕大家必須小心提防,有些人把憲政掛在嘴邊,其實是「掛憲政羊頭,賣一黨專政的狗肉」,因為儘管他們口談憲政,「卻不給人民以絲毫的自由」。
另一個領導人劉少奇也批評國民黨「不願意結束『一黨專政』,不願意『還政於民』」,也因此無法建立人民可享有民主權利的政權。他鄭重澄清,有人說中共奪取政權,打算建立「一黨專政」,是「惡意的造謠和誣蔑」,而共產黨「不願意包辦政府」,並願意與不同黨派和無黨無派人士共同管理政府。
由理論到實踐,中共的先輩都認定民主政治與「一黨專政」勢不兩立,因此「推行民主政治,主要關鍵在於結束一黨專政」。否則的話,國事由一黨包攬,「才智之上,無從引進;良好建議,不能實行。因而所謂民主,無論搬出何種花樣,只是空有其名而已。」(《解放日報》1941年10月28日)無容置疑,中共立國的初心就是反對一黨專政,反對由「一個黨的少數人來包辦政府,主張各黨派、各階級都有代表參加的聯合政府」(《解放日報》1945年 12月7日),而當年的解放區亦以聯合政府組成地方政權組織。
也許上述中共的歷史言行已經不合時宜,「結束一黨專政,實現民主政治」也顯然與習近平集大權於一身格格不入。不過,中共從沒有否定毛澤東、劉少奇的言行,更只會全面肯定他們在建國前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功勛,因為掃除國民黨獨裁統治,正是共產黨革命政權的合法性所在,故此抹殺這段歷史,或者承認自己繼承過去國民黨的不光榮傳統,豈非是說,已經成為自己過去非常討厭的那些政棍,是完全不可思議的做法。
按照官方的說法,現在的國體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是結束一黨專政才可能出現的局面。因此,結束一黨專政既是中共歷史的光榮傳統,也是現行體制的政治前題,又豈能由於香港民主派掛在口邊而因人廢言,忘記初衷呢?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