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評論】假選舉原形畢露 爭民主再上征途

0:00 / 0:00

今次香港特首選舉最清楚敗露的問題,再不是什麼小圈子選舉,而是十足十的假選舉。

真正的小圈子選舉,選舉委員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投票,只不過他們僅屬於社會上少數人的代表,卻有權選出誰來管治整個社會。反觀假選舉,就連這批少數特權分子的意願也給抹殺,他們只能順從北京的意向投票,也就淪為操控者自選自舉的工具。

無疑,二十年來,誰當特首從來都由北京欽點,但過往被欽點者民望最高,這批社會上少數人的代表,總算是按照大多數人的意願投票,選出多數人可接受的人選。在社會大眾心目中,北京的欽點行為不外為大局着想,也因此不算太礙眼。

今次選舉剛巧相反。曾俊華民望抛離林鄭月娥一倍,最後卻優敗劣勝。整個選舉當中,北京和中聯辦官員不避嫌疑,一再顯露身手,一面不讓葉劉淑儀入閘參選,一面“勸諭”建制派選委不支持曾俊華,同時又為林鄭埋班拉票助選,動作頻頻又顯眼。結果小圈子的決定與民意背道而馳,林鄭順利當選了,但北京主導假選舉的鬧劇卻無所遁形。

一場假選舉之後,香港人不再活在幻想之中。首先,民望對北京猶如糞土。欽點就是欽點,一切由欽點者說了算,即使民望多高,也即使獲港人支持是北京所謂特首四大條件之一,最後可由北京隨心所欲。龍門究竟放在哪裡,只有北京知道,大家不要奢望有聖主賢君,為你扭轉乾坤。

其次,不能對建制派有何寄望。絕大部分建制派選委都是馴服的僕人,北京一聲號令站隊,他們都會跳船歸邊,看看曾俊華起初估計有三百個建制選委支持者,到後來可以不問政綱便轉而提名林鄭,最後剩下大約六、七十個投他一票,可見北京有難以抗拒的箍票力。

明乎此,港人不單該對現行一千二百人的小圈子選舉制度絕望,對由人大常委831方案產生的所謂一人一票普選,也不能存有妄想。因為按831方案規定,參選者必須取得過半數選委提名才能成為候選人,再交給全港選民投票選出特首。但今次選舉不外說明,佔選舉委員會多數的建制選委之中,大多數都只看北京的指揮棒行事,不敢造次作反。

北京今天既然可以欽點特首,他日當然可以欽定所有特首候選人,選舉方式即使改變了,但始終難逃假選舉的惡運。倘若今天大家不接受欽點特首的結果,也必定不會苟同他日任由北京決定誰可以參加特首選舉。因此,除了貨真價實的真普選,讓不同政見者可以參選,再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解破假選舉的困局。

當然,港人夢碎之餘,更須洞悉眼前局勢。因為北京欽點林鄭當特首,其實反映了北京的政治選擇和路向。首先,由林鄭代替梁振英出選,代表換人不換路線。路線不變,北京對港政策將持續強硬,並會增強後者對前者的依賴;而人選改變,就是由建制多數人接納的人物任特首,主要是要修補建制內部的撕裂,縫合梁振英執政前後不同建制派別的嫌隙,從而集合力量,加強管治,對付泛民。

其次,曾俊華高民望落敗,除了表明北京視香港民意如浮雲,也代表它否定曾所提出的主張,即放棄政治鬥爭,休養生息,同時朝野內外都釋出善意,修補社會撕裂,重建互信,維護香港核心價值。有別於此,林鄭從來不承認梁振英是社會撕裂的罪魁禍首,她頂多會致力改善大家對特區和北京政府的觀感,增加社會救濟,卻斷不會輕易示弱,更無膽量向北京的對港政策說不,西環治港相信難以抵擋。

未來五年,特區政府勢必對泛民異見嚴陣以待,對社會基層加施恩惠,民間社會各派力量應集思廣益,好好總結今次選戰經驗,以便對準焦點,互相扶持,重燃民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