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評論】權利豈容剝奪 林鄭還我選舉

0:00 / 0:00

香港人個多月來的抗疫功夫沒有白費,武漢肺炎第三波疫情已大幅收歛,防疫措施逐步放寬,但政府延後立法會選舉至少一年,維持不變,在在顯示當局此舉,是以行政獨裁的手段,扼殺香港人用選票表明志向的權利。

同樣面對疫情,新加坡政府堅持如期選舉,顯得光明磊落得多。當地宣布大選之時,每天確診數字超過一百宗,但依然迎難而上,因為除了疫症肆虐,社會如常運作,公共秩序正常,並無理由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若為方便而延後選舉,有抵觸憲法之嫌。相反,盡快安排選舉,才可讓政府得到民意授權,日後面對疫情和逆境時,決策可以更果斷大膽。

其後有人入稟法院司法覆核,指疫情下無法有自由和公平的選舉,但遭法院駁回。新加坡法院在裁決時指出,入稟人無法列舉疫情下選舉如何破壞自由和公平的原則。若說旅遊管制措施妨礙二十萬海外新加坡人回國投票,但憲法並無規定,政府有責任為散居各地的海外國民提供返國的方法。言下之意,海外選民須自找門路回來,勿把責任推給政府。

法院的裁決亦表明疫情下選舉不等於選舉不公正,意即政府可想辦法確保選舉既公平又安全。新加坡國會亦通過法例,規定票站安全措施,如掃描身份證、量體溫、手消毒、戴口罩、穿手套、保持社交距離等等。同時,當地政府有連串安排,如每人須於指定的兩小時內投票、六十五歲及以上長者先投票、投票時間延長兩小時、票站由八百八十個增至一千一百個等,盡辦法使投票人在票站逗留不到五分鐘,又在指定酒店設置票站,方便外地回國投票者入住及投票,另外在海外十個城市成立投票中心。

儘管競選過程中公眾聚集沒有了,但在政府的技術支援下,政治文宣和演說都移師網上較量,動員大會也在網上進行。電視台同時加設選區的政治廣播節目,由參選者發表政見。他們亦可以出動競選車隊,或者親身巡遊拉票,只須保持社交距離,避免身體接觸,盡力降低傳染病毒的風險。

反觀香港不搞選舉,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隨住病毒傳播率節節下降,疫情由七月底最高峰(一天一百四十九宗確診個案)大幅退潮,八月底以來長期處於單位數字,近日每天更只有三數宗本地感染個案,不知比新加坡大選時好多少倍。加上政府推行的病毒檢測計劃找出的隱形傳播者也不多,證明第三波疫情已受控,未來一周,政府更放寬群聚限制,並重新開放文康設施,中小學也準備局部復課,讓社會逐步恢復常態,也公告天下,疫情危機已成過去。既然如此,何以唯獨選舉不能恢復正常?

其實珠玉在前,特區當局大可跟足新加坡,便可保平安。當地實行強迫投票制,今次投票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九(約有二百五十萬人投票),但至今足足兩個月,並無跡象顯示選舉活動令當地的疫情惡化,證明這些特別措施可靠。更何況,香港的網上政見平台一向百家爭鳴,遠比新加坡活躍,加上大家慣用社交媒體,同溫層的資訊都不會走漏。當局只須組織共用資訊平台,讓市民接觸不同候選人的政見和主張,也方便候選人互相討論,相信比新加坡更能深入民間看。

由競選、投票到防疫,新加坡的特別措施絕不難學,只難在當權者無心向學,不聆聽民意,反而堵塞民意表達的渠道。八個月來,市民上街和平表達民憤,警方卻踐踏人權,一律視為犯法,大舉濫捕濫告,甚至連路過的孕婦、小女孩也給拉跌丶撞倒;不少醫護人員指出「全民檢測計劃」作用不大,特首林鄭月娥竟肆意抹黑,反指他們別有用心;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在街頭「唱衰」政府和警方,竟然遭到以言入罪,拘捕控告;以至近日林鄭所謂只有行政主導、沒有三權分立之論,更指反對者只是炒作,自己才掌握真理。

可見,當局視表達異議為搞局,視反對者如仇敵。去年區議會民主派大勝,表明民心向背,令當權者如夢初醒,尷尬不堪。今趟疫情即使平定下來,當局為免掉臉以至失勢,又怎會輕易讓政治與社會同步重回正軌?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