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评论】编制重整露出马脚 裁员偷走新闻自由

2020.12.03
【杜耀明评论】编制重整露出马脚 裁员偷走新闻自由
粤语组制图

在香港,有线电视以削减成本为由裁员,新闻部出色的员工被裁走,调查社会流弊、权贵妄为的「新闻刺针」专题组也顺势被瓦解。过程中,管理层权大于理,手法粗暴又拙劣,足见劣币驱走良币之歪风下,不能再寄望电子传媒可发挥新闻监察社会的功能。

疫情下经济不景气,裁员看来迫不得已,但如何圈定被裁人员,犹如不能说的秘密。管理层四人事前不动声色,事后拿不出个说法,甚至减去四十人的新闻队伍如何运作下去,也没有详细交代,反而含血喷人,指斥要求解释者是「烂仔讲数」。新闻高层如斯德行,彷佛从没想过要向员工以至客户解释取舍准则,谋求谅解和合作,看来若非昏庸无能所致,就是故意隐瞒,避免交代「灭口」真相,以至制造恐慌,建立新管理层军令如山的威权习惯。

管理层无才便是德,对内不能服众,对外没有解说,但亦有其好处,就是轻易露出马脚。把「新闻刺针」齐齐整整切除,正是明示决策者彻底否定其价值,甚至惩罚其表现。高层人士可解释这是工作新安排,新闻调查可由日常采访部记者兼任,并非放弃。

不过,说这番话的,若非出于无知就是掩饰真相。有线记者二十人左右,负责二十四小时新闻报道之馀,人力早已不足,还可以兼顾「刺针」组五人留下的工作?究竟是每人要多加四分一工作量,还是削减日常工作量?如是,又打算删去哪些采访活动,而高层四人没有征询采访主任意见前,又凭甚么理据去作出取舍?再者,五人全部扫走,省下的人工总数可能不及高层其中一位,若果谁价值高谁留低,何以走的不是你们当中任何一位或者全部?

整件事既无透明度又缺乏理性。经济逆境下整顿编制,除了衡工量值的考虑,也该去除编制臃肿之处。过去由冯德雄一人打理的有线新闻及公共事务部,现由四位新高层共管,最合理最急切要做的该是高层瘦身,把管理层裁走两三个,又怎会是保留臃肿编制,却去剪除全港独一无二又人手不足的的新闻调查组?

特别在「刺针」揭穿亲政府政党经常引用的民意调查结果(如七成人认同《国安法》有助社会恢复安宁、近七成人不满意留任泛民议员表现、过半数市民支持押后选举),多的是用以偏概全的取样方法得出,同时负责的所谓研究机构,原来同香港中联办关系紧密,而报道播出后一星期,便出现今次「灭口」惨剧,又怎去解释不是政治报复?

过去十年,随着报道角度靠近政府立场,无线电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不断流失,七年前开始,已被有线电视超前。期间,市民对无线新闻的评分跌了四成(中文大学的调查:由2009年7.3跌至2019年4.45 ),比亚洲电视倒闭前还低,亦令更多人收看其他两台的新闻节目。不过,市场竞争没有令无线电视新闻洗心革面,再提升公信力以服务大众,反而遭改变的是一直维持不错公信力的两间电视台(评分大概比无线高五成)。他们先后出现高层人事调动,更招徕不少前无线员工执掌新闻部,一些新人新政,惹起议论纷纷(如NOW新闻台找民建联主席李慧琼主持节目),今次有线新闻新高层自断一臂,加上拒绝跟中层主管沟通而酿成有线中国新闻组全组人员总辞,不外是变本加厉之作。一日之间,新闻部变成烂摊子,公信力向下流,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

香港的市场竞争所以无效,全因政府支配了电视发牌制度。获发牌经营者,都跟北京有政治联系,因此严格来说,不能自由进入市场,竞争也是有名无实。随著无线电视新闻的影响力拾级而下,加上北京收紧香港言论自由,其馀两台对政权的支持尤其重要,尽量降低新闻的监察力,是执政者的目标,也是某些东主通过传媒主管配合施政、翼护政府的不光荣任务。

今次有线新闻部大批员工以辞职明志,正好揭示新闻自由与配合施政势不两立。长远计,把心思放在电视新闻打擦边球,倒不如全力搭建财政独立的多媒体平台,才能让新闻工作者安身立命,寻回专业的使命。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