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習近平在利用自由主義的退卻?

0:00 / 0:00

一年一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正在舉行。去年的達沃斯會議因為習近平的首次出席,更因為他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辯護的發言,變得很不尋常。這個不尋常又因為民粹主義的浪潮直接造成了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而格外引人注目。

去年會議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認為,習近平的發言是一場"公關盛世"。他甚至用這樣的語調說"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世界上,國際社會正在尋求中國繼續發揮積極負責任的領導作用,為我們所有人提供信心和穩定。"好在敏銳的西方媒體,對習近平的不尋常發言"不疑處有疑"。《紐約時報》在"特朗普時代,習近平扛起'經濟全球化'大旗"一文中直截了當地說,"從種種角度看,習近平都不適合當開放和聯繫的管理者"。《華爾街日報》則問,習近平比誰都不喜歡西方自由主義,如何期待這位強硬的民族主義者扛起"全球化"大旗?

《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感覺是對的。反自由化的習近平扛起自由化的大旗,實在極具諷刺意味。不過,他們的批評並不妨礙中國照樣跟著自己的感覺走。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張軍說︰"如果有人說中國正扮演著世界領導者的角色,我要說,並不是中國要衝到前面,而是前方的領跑者退後,給中國留了位置。"實際上,在這背後,還有更深的籌謀。

最近筆者讀了一篇中國外交專家閻學通一年前寫的長文"特朗普執政對中國崛起的影響",認為閻學通的一些說法值得關注。特朗普入主白宮前,閻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軟實力概念的發明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吃飯。奈對閻說,你看特朗普還沒上台,突然全世界就有了一個觀念的改變,認為維護當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不再是美國了,得靠中國。閻學通也認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自由主義長期以來都在攻擊中國,現在卻說需要中國來維護。不過他認為,"……這是一個機會。至於怎麼利用這次自由主義受到挑戰的機會,該做什麼,這是一個特別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閻學通看來,如何利用這個機會,"在於我們的智慧和能力"。他說,歷史發展經歷了幾個進程;上世紀三十年代,軍國主義在許多國家盛行;五十年代,共產主義在許多國家盛行;六十年代,民族主義盛行;九十年代,自由主義盛行,被稱為歷史的終結。後來又興起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現在又興起了民粹主義。"這個新潮流帶來一種新的政治變化,誰能抓住這個政治變化,利用好這個政治變化","你就能在這個動亂之間(能夠)實現崛起"。

趁自由主義及其秩序在世界範圍內,顯出彷徨、猶疑甚至倒退之際,抓住這個時機,在動亂中實現崛起,應當就是習近平及其領導下的中國對付特朗普當選的政治籌謀。現在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習近平在2017年充分利用了自由主義在全球退卻的各種機會,先是填補自由主義留下的空位,打著自由主義的旗幟,借機擴大中國在國際舞台的話語權,然後回歸一黨專制的本來面目,完成從自由主義向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模式過渡,為重新制定對中國有利的國際新秩序做準備,也為中國佔據世界舞台中心做準備。

要想證明這點,例子很多。比如,中國比照"馬歇爾計劃"借"一帶一路"到處撒錢,收攬人心,意圖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向領導者轉變;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中國領導人立即重申對《巴黎協議》的承諾,並與歐盟發布共同聲明,承諾在減排方面加強合作;中國軍隊在非洲國家吉布提建立中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新華社自詡為,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安全的捍衛者";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顯出中國對現行國際秩序做出改變的企圖;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展示了自信和全球野心,提出國際治理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過去的一年中,習近平使用政治謀略,在國際舞台上長袖善舞,倒也順風順水。不過他的真實企圖,只能糊弄這個世界一時,不可能長期糊弄下去。這不是一直想與美國平起平坐然後取代美國的設想,現在碰上了特朗普的鐵板︰最近中國被正式升級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