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晚剛剛落幕。總導演給自己打了100分,惹了眾怒。觀眾不分天南地北,幾乎眾口一致地聲討春晚。有人聞到文革的味道,有人看到肅殺的未來,有人看到重慶模式再起,有人看到毛澤東再世。還有人說,今年的春晚,是一個終於來臨的轉折點。
終於來臨的轉折點有幾個表現。首先,官方對春晚的態度丕變。以前的春晚,主辦方和官方還比較在乎老百姓的反映,今年大不一樣。你說不好,它才不再乎呢,他一定說好,好像成心要跟百姓對著干似的。去年人民網轉發新聞晨報的文章,還說一點實話:"春晚每況愈下或是不爭的事實。"而今年,這家媒體為春晚點贊,稱其"傳遞中國正能量"。《光明日報》也發文贊春晚有"滿滿的在家感,滿滿的獲得感"。
官方的這種自吹自擂,內情不單純。早在去年九月份,中央電視台台長就對春晚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春晚是黨和國家交給中央電視台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抓緊推進2016年春晚各項籌備工作"。
就是在這個黨和國家交辦的重大政治任務前提下,今年的春晚,一反往年以媚俗為主的舊常態,進入赤裸裸媚上的新常態。導演對自己造就的新常態很滿意,因為他覺得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份滿意的答卷當然不是對觀眾,對百姓,而是對領導。有媒體報道,據與中共高層有聯系的知情人士回應說,"上面對這屆春晚很滿意"。
在媚上的新常態下,以前春晚中還常有的一些對官僚體制不痛不癢的諷刺和批評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幾乎全是赤裸裸地吹捧和歌頌,歌頌共產黨,歌頌紅色文化,歌頌人民軍隊。而所有這些歌頌,毫不忌諱,毫不遮掩,毫不在乎老百姓對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的聯想。
這些歌頌使官方和老百姓在審美和審醜上的分歧,達到登峰造極之地步。這集中表現在對政治洗腦和政治掛帥的力挺和抵制的對立態度上。百姓吐槽,喉舌則贊美;官方力捧,民間則批評;官方說這是"正能量",百姓說這是"專制鴉片"。官民之間和朝野之間的這種勢不兩立,超越歷屆春晚。有一段吐槽,頗有意味,"據說春晚有98%的收視率及97.5%的好評,如果是真的,說明我們有多麼好的人民;如果是假的,說明我們有多麼好的統計部門;如果人民相信這是真的,說明我們有多麼好的教育部門;如果人民認為這是假的,說明我們有多麼好的維穩部門"。官方和老百姓的對立,躍然紙上。
這屆春晚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轉折點,即,春晚正式成為中共的意識形態陣地。習近平自上台以來就很關注意識形態領域的爭議。他說,意識形態工作對黨極端重要,意識形態領域要敢於亮劍。今年春晚反映了執政當局要在意識形態陣地亮劍的強烈企圖。就是在習的指示下,官方意識形態這只手,在荼毒了高等院校、出版社、新聞媒體和互聯網之後,如今伸到了一年一度的春晚。有網友說,春晚不再是那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識形態宣傳工具了,倒像朝鮮發射的那枚活力十足的火箭。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屆春晚的意識形態宣傳,可能只是2016年官方主導的一系列意識形態宣傳之開始。今年正逢文革50周年,毛澤東周恩來逝世40周年,四人幫被粉碎40周年等等。如何反思文革,反思毛澤東,反思四人幫,將是挺文革挺毛力量和反思派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重大較量,也可能是朝野之間的重大較量。這次春晚不由分說地實施灌入式的政治洗腦,是不是也意味著,執政當局對這些爭議,亦勢在必得呢?
無論如何,自習近平執政以來,從未止息的意識形態爭論,可能會在今年進入某種關鍵時刻。屆時,極左是否回流,習當局向何處去,或許會給中國政治觀察家較為明確的答案。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