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肖建華們“偷雞不成蝕把米”——從習近平講話談起

0:00 / 0:00

中國大陸新華網2月13日刊載了一條消息,稱習近平在近期召開的中共省部級高官會議上發表一番講話,要求高級官員"嚴格自律、要注重防範被利益集團'圍獵'"。這種說法很奇怪。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利益集團。在現代政治字典中,利益集團指的是那些具有某種共同目的和共同利益,向政府提出訴求,試圖爭取團體及其成員利益、影響公共政策的社會團體(見維基百科)。在中國的現有體制下,利益集團有特殊的含義。按照老百姓的理解,利益集團就是政商勾結的集合和產物,是"官商勾結"的代名詞。

但是,習近平口中的"利益集團"既無現代政治中社會團體的內涵,也無民間普遍認知的"官商勾結"的意義。在他的說法中,高官似乎是白璧無瑕,有被利益集團污染的危險,所以要自律要防範。這個說法和習近平在2014年10月一次大會上的說法不同,那時,習要求中共官員"不允許搞利益集團、進行利益交換",此說有明顯的官商交換利益的意思。

一般而言,在官商相互勾結構成的利益集團中,官員因官權通常處於核心地位,商家則處於從屬地位,官員用公權力換取的是有利於官員本人的商業利益,而且有時只需用一點公權力,就可以換得巨大的物質利益,包括錢、房子、汽車、女人等,因此這種官商利益互換,不是對等互換。在商家這一頭,商家只有錢而沒有權,沒有權的商家發不了大財,因為發大財的機會都被官家壟斷了;為了獲得發大財的機會,商家必須用各種方式討好各級官員。

可是在習近平的關於利益集團的新說法中,官家和商家分裂了,官家或者說"高級官員"被摘出了利益集團;高級官員如果定力好,能自律,就不會被由商家構成的利益集團所圍獵。如此一來,官商勾結就不存在了。

習近平的新說法究竟想表白什麼呢?難道是為了洗白官家抑或高級官員嗎?顯然不是。習近平和王岐山的反腐,已經把自己放在整個官僚系統包括大批高級官員的對立面上,當然不會為他們洗白。那麼,如何解釋習近平的新說法呢?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提出他的新說法正好發生在肖建華從香港被強行帶回大陸之後不久。這是巧合嗎?I don't think so. 筆者以為,鬧得沸沸揚揚的肖建華案和另一些被列入反腐名單的商人巨賈之案,可能為詮釋習近平的新說法,提供新的注腳。

前天,明鏡電視何頻和陳小平有個有趣的對談,題目為"肖建華——是反習聯盟,還是習粉"。對談披露了不少肖建華討好習近平及其家族的細枝末節。譬如,肖建華兩年前以15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習家出售的資產,當時習家資產被彭博通訊社突然曝光正不知如何是好,肖建華為習家人解困的意圖十分明顯。其次,肖建華特意出席聯合國某次會議,坐在前排為習近平演講鼓掌捧場。此外,肖建華在政治理念上,可能既是毛粉,也是習粉,說他參與反習聯盟,實在是冤枉了他。

這些例子表明,肖建華對習近平及其家族極盡討好之能事,既有商人的實用主義企圖,想要把自己的政治靠山擴大到中共最高層,也有出於政治理念上的相同感和親近感。但是,若用習近平的新說法解釋,不管你是什麼企圖,你就是企圖"圍獵"習家。在這種新說法中,完全不存在政商勾結的關系,而是以肖建華為代表的利益集團單方面地向習家進攻。就這個意義而言,習近平對利益集團的新說法,頗有洗白自己及習氏家族之嫌。

肖建華要討好高官,是商人巨賈的共同特點,"與大官建立私交"是他們保護自己和自己利益的最有價值的正資產。最近被列入新一波反腐重點調查名單的巨賈像許家印和吳小暉,無一例外。許家印為了投習近平之所好,花了不少錢投資足球項目,也不能保住自己的安全。

現在看,這些肖建華們為了討好習近平,沒有獲得任何回報,卻落了一個偷雞不成反倒蝕把米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