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美中貿易戰的政治妥協

0:00 / 0:00

我始終認為,美中貿易戰不是一個簡單的經貿問題。最新發展進一步證明,美中雙方即將達成的協議,與其說是貿易妥協,不如說是一種政治妥協。

一直有一種看法,認為美中貿易協議將是一種不平等條約。這首先源於中國對WTO貿易原則的違背,然後才有美國對中國理直氣壯的加徵關稅。關稅戰剛一開始,中國方面還氣壯如牛,死不讓步,反倒對美國徵報復性關稅。但報復和反報復幾個回合下來,中國方面明顯軟了下來。從美國國務院2月底披露的談判清單看,中國方面顯然做出了大幅讓步。對此,某些有民族主義情緒的中國老百姓,稱主導談判的劉鶴先生為現代李鴻章。

但是最近的發展叫人有點傻眼。根據路透社上周日(14日)獨家報道,「美國軟化要求中國減少產業補貼條件」(「Exclusive: U.S. waters down demand China ax subsidies in push for trade deal」)稱,美國代表原要求中國大幅減少補貼產業,但在北京強烈抗拒後,美國態度已軟化,在這個核心談判目標上讓步,以利下個月達成協議。同時,彭博通訊社在本周一(15日)報道「中國考慮取消對美農產品的關稅」(China Considers U.S. Request to Shift Tariffs on Farm Goods),文章說,中國方面在考慮美國的提議,取消對主要農產品加徵關稅,改徵其他產品。

這顯然是一種政治妥協!中國保留對一些產業的補貼,期待不久的將來就能趕超美國。中國對美國的補償是,對美國進入中國的主要農產品取消懲罰性關稅,並在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讓步。雙方都從這種交換中獲益,中國可以繼續堂而皇之地用政府補貼,發展他們的高科技產業;而特朗普總統,也可以在2020年大選中繼續獲得美國農民的選票。

從美國的中長期利益來看,這種政治交換實在不划算。中國的計算機芯片、人工智能、航天等產業在政府的扶植下一旦羽翼豐滿,十數年之後戰勝美國,美國就有淪為老二的危險。如果特朗普政府只看到2020年連任的短期利益,而任由中國政府繼續補貼高科技產業,形同縱虎歸山,對美國長期發展將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幾個月前,特朗普曾多次表示,習近平特別想要達成協議;但現在看,反倒是特朗普想要早點達成協議了。理由是:1)美國的2020年大選越來越近,特朗普迫切需要從這場貿易戰中得到具體實惠,讓他的基本盤受益;2)他急需從與中國「史無前例的協議中」提升自己的聲勢,並乘勝對歐盟圍追堵截;3)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總統終於明白,承諾大規模從美國進口產品的中國公司將主要是國有企業,所以不能對他們趕盡殺絕。

特朗普要連任,是他目前最大的政治目標,也因而成為美中貿易談判的最大軟肋,中國顯然看到了這一點,並就此大做文章。中國方面取消對美國農產品的關稅,加上大規模地購買美國農產品,其實就是幫特朗普連任,但特朗普政府付出的代價將會很大。繼續縱容中國政府資助尖端國有產業,最後可能會葬送美國作為世界老大的地位。

美中雙方同意設立「執行辦公室」是很厲害的一著。中國知道,自己再玩瞞天過海、偷梁換柱那一套,肯定經不起「執行辦公室」的檢驗。因此中國領導人一直不同意建立這樣一個使中國的未來受制於美國政客的執行機制,也難以接受美國的要求,即如果中國違反關鍵承諾,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就會立即恢復,中國不得報復。

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主席艾倫(Craig Allen)不相信,中國方面會輕易放棄報復的能力。他認為,「這不符合中國的一貫方式」。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執行副會長薄邁倫(Myron Brilliant)亦警告,「如果從中得不到點甚麼,中國人是不會同意最終協議的。」

現在我們知道,中國和美國在貿易協議的執行機制上「基本達成一致」。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得到他們最想要的東西了。就這點而言,中國沒有輸,輸的是美國。至於美國鷹派代表和中國自由派所期望的改變中國的經濟運作方式,知情人說,「那將永遠不會發生」。嗚呼!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