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從接觸到競爭看美中關係的範式變化(中)

2021.07.21
【未普評論】從接觸到競爭看美中關係的範式變化(中)
粵語組製圖

中國方面是怎樣看待這種範式變化的?如果說過去中國決策部門和外交部門對美中關係還有一些理性的聲音,那麼現在除了一邊倒的抨擊美國,再無其他說理之聲。

中國外交部門、智庫和中共高層都認為,美中關係惡化到今天這步田地,都是美國的錯。其中,王岐山在紀念基辛格秘密訪華50周年的會議上,表達了對美國的嚴重不滿,這代表了中共高層的意思。王岐山高調批評「美方以競爭為名把中方打造為假想敵,刻意營造猜忌對立,勝敗對決氣氛……」。有人說,王岐山此話未必發自他內心。其實,他自己是不是真的這麼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講話沿襲了習近平七一講話中視美國為「假想敵」的邏輯。習近平在抨擊「外國勢力」時,不點名地警告美國,稱如果誰膽敢「欺負、奴役」中國,中國人民就讓他碰得「頭破血流」。

此外,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最近接受專訪時,也斥責美國把中美關係搞糟了、搞砸了,讓世界上兩個主要大國發生對抗衝突,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確;他說,中國希望美方回歸理性,回到對話合作的正道上來,不要把對抗中國當政策,當作「政治正確」。他也不贊成美方有人宣稱對華接觸時代已經結束,認為這個結論站不住腳。他說,事實上中美通過50年的接觸與合作,為世界辦成了許多大事,解決了很多難題,包括促使冷戰結束,應對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等,而且美國企業、民眾也從接觸中國中獲得巨大好處。

和王岐山樂玉成相比,國際關係教授朱鋒試圖分析為何美中關係發生如此變化。他認為,這是因為:1)美中之間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表現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中國對美投資在2014年開始超越美國對中國投資等一系列事件;2)中國崛起導致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和心態,對「中國威脅」的評估都發生了重大變化;3)美國精英認為是這些變化促使美國開始轉向對華「不接觸」。朱鋒的分析只強調中國崛起導致美國的變化,絕口不提中國的政治行為對美中關係的影響。這樣的分析很難客觀。

美中關係惡化到今天這步田地,真的都是美國的錯嗎?如果不是罔顧事實、不是刻意瞪著眼睛說瞎話,鮮有人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眼下的中國在對美關係問題上擯除了幾乎所有理性的聲音,只剩下一味附和習近平的調子。而美國正相反。和中國相比,美國方面對美中關係範式變化的反響和思考,要全面的多、複雜的多,而且還有不少異見。總的來說,美國方面認為,這種變化既有中國的原因也有美國的原因,美國原因中既有兩黨的共識也有兩黨的分歧,執政黨內部既有贊同的聲音也有反對的聲音。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對現在美中關係的看法。在紀念秘密訪華50周年會上,基辛格說,1971年,美中雙方都希望通過擱置分歧和尋求對話來緩解緊張局勢,而當年的做法對今天的美中關係走向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他表示,今天,美中兩國間的合作需求並沒有減少,兩國關係仍然至關重要,甚至比1971年時更加重要。中國方面認為,基辛格講話是希望現在的美中雙方能像過去一樣,通過擱置分歧和尋求對話來緩解緊張局勢,重回「尼克松訪華時刻」。毫無疑問,這是中國期盼的。中共在美官媒《僑報》為此特別刊文,指美中需要「尼克松訪華時刻」,當年破冰前提依然有效。

如果說共和黨人基辛格的看法對特朗普執政時的中國政策多少還有點參考價值,那麼他對現在的拜登政府應當沒有任何影響力。重回「尼克松訪華時刻」,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任務。拜登的「亞洲沙皇」坎貝爾(Kurt Campbell)早在去年10月31日的一次會上表示,過去美中之間通過秘密的私下外交進行交涉的先例,將不可複製。今年3月,坎貝爾談到美中關係的範式變化時表示,「被廣泛描述為(美中)接觸的時期已經結束」。

下一篇將繼續討論美國方面的看法及本文的結論。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