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從接觸到競爭看美中關係的範式變化(下)

0:00 / 0:00

美國方面認為,美中關係範式變化的第一個中國原因是,中國政治轉向威權主義的高壓統治。習近平上台以來採取的一系列政治大動作,如在國際政治上,「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挑戰現存國際秩序;在經濟方面,推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圖謀大國崛起;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用反腐清除異己,高度集權,大搞個人崇拜,摧毀公民社會,封鎖一切不同聲音,迫害敢說真話的企業家、律師和教師等等。曾任副助理國務卿的中國通謝淑麗(Susan Shirk)認為,這些變動趨勢讓中國看起來更具威脅性,再加上中共十九大上釋放出的一些信息,認為中國方案、中國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最優秀的模式。這等於是在公開宣告和西方對峙的意識形態冷戰。

美中關係範式變化的第二個中國原因是,中國外交正在發生急劇變化,「平視外交」成為中國目前的外交範式。用中國學者閻學通的話,面對美國,中國就是要在外交領域跟它平起平坐,其具體表現形式就是,你用甚麼樣的政策對我,我就用甚麼樣的政策對你。「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三道四」成了中國對美國的主流外交語言。此外,中國的平視外交除了平視美國,也平視世界。習近平明確放棄鄧小平制定的「韜光養晦」方針,提出「積極有為」的大國外交方針,對任何批評中國人權問題,病毒溯源問題的國家,毫不隱諱地用戰狼語言和戰狼姿態反擊。

美中關係範式變化的第三個中國原因,中共利用大外宣戰略支持的廣播、電視和電台及孔子學院在美國推廣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中國問題專家、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認為,這一次美中關係的惡化是「系統性」和「結構性」的。未來,摩擦、競爭和壓力將會成為美中關係的「新常態」。他說,有人認為,美中還能回到和諧合作的關係,是不可能的。美國能夠在兩國都有共同利益的個別議題上合作,但未來美中關係的主要模式和基本動態將是摩擦、競爭、壓力,同時管控兩國關係不至於發展成全面的敵對關係。

至於美中關係範式變化的美國原因,美國方面的文獻涉及到這樣幾個原因:1)美國反思,50年前與中國接觸的戰略顯然沒有給美國帶來預期的中國變化,美國與中國在利益關係上越來越難以調和。2)這種難以調和的美中利益關係,導致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對中國經濟和政治政策的批評和焦慮高度一致,故對華採取對抗政策成為兩黨主流共識,儘管40多個團體7月7日致信美國總統拜登,敦促其避免與中國對抗,指其對華政策正在毀滅世界;民主黨內部也有聲音反對與中國對抗。3)美國對華政策的「範式變化」,已經從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科技,深入到社會交往和對華政策的基本態度等各方面。

綜上所述,我的結論是,美國和中國對兩國關係的範式變化存在很大的認知差距。美中50年前的秘密接觸對當時的兩國來說都有積極意義,但現在的兩國關係已經截然不同。中國方面希望回到「尼克松訪華時刻」,但美國決策界明確表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至於美中關係為甚麼發生了這些範式變化,中國方面只提中國崛起的原因,只抱怨美國誤判中國,不提中國對「基於規則的自由秩序」原則的挑戰和破壞,也不提已經進入「現代世界」的中國意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老大的新目標。因此,美中關係的範式變化,對美國而言是順理成章的政策演變,對中國而言,認為一切錯都是美國的,因此拒絕自我反思和自我調整。

美國方面對兩國關係範式變化的準備,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可以預見的是,美國目前正在構建對華新型戰略,這個對華大戰略將在「一套新的戰略參數」下運作,將包括軍事、科技、經濟等,但防止兩國走向戰爭,也會有所考慮。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