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中國政界和學界很火。這不僅因為他在20多年前那個著名的論斷----歷史已經終結,招來了排山倒海般的批評,還因為他這些年來的一系列論著,讓一些政學界人士認定"新福山"否定"舊福山"。而今年4月他與王岐山的對談,更是引發熱議。
中國官方認為,這位著名學者的思想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果真如此嗎?仔細閱讀福山的主要思想就會發現,中國官方其實是在一廂情願地解讀福山。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於2014年11月27日刊登《紅旗文稿》文章,"評福山關於國家、法治與民主關系的理論"。文章認為,福山"從斷言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終結了歷史,到發現美國這個最大的發達國家的政治制度正在走向衰敗","對西方國家制度的樂觀態度已經大打折扣"。而《求是》署名王小石的文章認為,福山的反思顯示,歐美憲政民主國家在2008年經濟瀕危後,開始懷疑本國政治制度,而中國上下卻開始對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愈發自信起來。這種意識形態上的攻守易位,證明中國的國家能力特別是經濟調度實力要優於美國。
這種官方解讀,顯然為王岐山4月底會見福山,提供了參考背景。從王岐山一個多小時的侃侃長談來看,他最看重福山的,就是福山後來著作中對政治發展三要素的論述及對國家能力的強調。
政治發展三要素是福山系列新著的主要思想。即,一個國家的政治發展需有三大要素:國家能力、法治和民主問責;"國家能力"(State Capacity)通常指的是政府制定並實施政策和執法的能力。
國家能力是不是越強越好呢?福山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強調,國家能力和法治與民主問責需要平衡。他說,"一個沒有法治和問責制的強國家相當於專制。它越現代和制度化,其專制就越有效。"中國官方認為福山是在贊揚中國的強國家能力,其實福山是在批評西方國家因國家能力欠缺,導致決策層無法決策的傾向。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說得好,在國家能力、法治和問責的三角關系中,西方過於強調前者對後二者的傷害,卻往往忽視國家能力同時也是建設法治和民主的前提;福山對國家能力的強調,"不是為了弘揚專制主義,而是為了挽救西方的法治和民主。"
中國官方對福山的解讀,顯然會錯了意,或者說是刻意曲解。當然這一點兒也不奇怪。中共領導人太在乎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對他們的評價了,他們總要借外國名家之口,為自己的中國主張背書。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都是這樣做的,習近平看來也不例外。王岐山會見福山,顯然是要借助福山的國家能力之說,為習近平的高度集權背書。
福山被誤解,百口莫辯。四月份他好不容易有一次難得的機會和王岐山見面,但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王只管天馬行空、自說自話,福山竟鮮有插嘴的機會。好在福山有機會在別的地方為自己辯解。
《紐約時報》中文網在4月份連載斯坦福大學學者曹起曈的文章,談他對福山去年11月和今年4月的兩次采訪。在采訪中,福山說,中國官方媒體的解讀誤解了他的想法,他的論點是,"一個有效的政治體制必須讓國家能力與民主和法治相平衡","美國和其他一些民主國家過於強調限制國家權力,以至於把我們逼到了無法做出艱難抉擇的處境",而"中國正相反,國家能力與法治、民主之間仍不夠平衡,而這也並非是一種良好的情況"。
福山在習近平9月訪美之前舉行的一次討論會,再次直截了當地闡述自己的主張。他說,"中國政治目前最大的危險是習近平聚集了太多權力,且不受限制";還說,中國政治發展實行的是一種通過官僚體系和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制度運作的"極權主義"(absolutism),這種體系最大的一個負資產就是"容易產生暴君"。
總之,與其說中國官方誤讀福山,不如說是那些國家主義者們試圖鑽福山的空子,就像他們幾年前鑽了黎安友的"韌性威權"(Resilient Authoritarianism)的空子一樣。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