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第22屆冬季奧運會在俄羅斯的黑海城市索契開幕。西方主要國家美英德法領袖連訣缺席,成為一心要展示其國力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最大遺憾。然而,美國總統奧巴馬雖然缺席,美中俄三國在索契奧運會台前幕後的博弈卻並沒有缺席。
奧巴馬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前夕,接受NBC記者Bob Costas的采訪,談了兩個缺席的原因。一是他對普京去年推出反同性戀法表示不滿。他說,同性戀運動員是美國奧運會團隊的一部分,判別運動員的標准不應是他來自於何方,長相如何,愛什麼人,而在於他的競技如何,這才符合奧運精神,符合美國的價值觀。奧巴馬還說,他決定不參加索契奧運會,部分原因還在於,他不想分散人們的注意力,人們想看的是他們喜愛的運動員的表演和競爭。
後一個理由其實相當牽強。與其說奧巴馬無意搶奪觀眾的注意力,不如說他因國內驢像兩黨之爭而焦頭爛額、無暇他顧。他在2008年當選前後的光環和風采,現在幾乎消失殆盡。面對共和黨的杯葛,他的雄心勃勃的槍支管控、移民改革等計劃寸步難行,全民健保勉強上路,也問題叢生。美國民眾對他的支持率陷入新的最低點,低到民主黨要想在今年11月的中期選舉中,繼續保持參院優勢,已成難事,遑論爭奪眾院多數黨席位。
至於奧巴馬和普京的關系,記者問他,是否可以用"冰冷(icy)"二字形容。奧巴馬答:"我不會用這二字來形容。其實,我們之間有很多互動,很多幽默,普京對我總是懷有最大尊重。"而奧巴馬對普京的另一種評價,顯然上不了台面。他說普京"乏味、強硬"("bored, tough guy'schtick'[is] aimed at internal audience")被NBC從tweet上刪除。無庸置疑,美俄關系在敘利亞、伊朗、斯諾登等議題上沒有共識,關系的確很僵。
然而奧巴馬的缺席,卻成全了習近平。去年因美國政府關門,一直宣稱要重返亞洲的奧巴馬缺席了東亞高峰會議,讓習近平成了大贏家。這一次索契奧運會,奧巴馬再次把國際政治風頭拱手相讓。而習近平的計算可能相當詭異:如果奧巴馬出席,他未必出席,因為中國領導人歷來不出席海外大型賽事;但如果奧巴馬不出席,他就必須出席。
這其間的政治邊際效應,對習近平而言,遠遠大於他和奧巴馬都出席。美俄有嫌隙,中俄趁機靠攏,既均衡中美關系,又增大中國主導力,這應是習近平的政治算盤。所以,白宮前腳宣布奧巴馬不出席開幕式,中國後腳便宣布習近平出席。
馬年春節未過完,習近平就飛至索契參加開幕式,表示力挺普京,普京自然銘感在心。不僅如此,習近平還稱中俄是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直接表達對俄羅斯和普京的好感。普京也承認,俄國和中國在許多方面有共同利益。比如,在處理同日本的領土爭端,平衡亞太政治力量等國際事務方面,兩國需要更緊密合作。
但是,在這些共同利益之外,普京和習近平的執政理念和執政路線,卻是天差地別。普京強調,斯大林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而習近平強調,毛澤東的旗幟不能倒。普京贊同多黨制,他宣布,"俄羅斯的政治體制的性質在未來將由幾個大的政黨來決定",俄羅斯目前正在形成三黨或四大黨體制;而習近平在十八大強調他的政治底線:一黨專制不容挑戰。普京鼓勵發展公民社會,他說:"只有發達的公民社會才能保障民主自由不受傷害,保障人權和公民權";而習近平上台不久,就批判公民社會,還把踐行新公民社會的許志永逮捕判刑。普京對自己的業績很驕傲,他說:"現在可以堅定地說:人民政治上說話不算數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習近平主政後,人民離"政治上說話算數的時代"卻越來越遠。
正因為這些差異,普京對俄中關系持有冷靜認識。他說:"我們決不能把兩國的關系理想化。把兩國關系描繪成一幅安樂謙和的景像,這會使人在認識上誤入迷途。在當前國際政治形勢下,我們兩國的關系應當建立在對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清醒認識的基礎上。"
美中俄三角關系會如何演進,值得關注。有觀察家說,俄羅斯的底牌是想讓俄國在心理上成為另一個美國,而絕不是另一個中國。上述普京的執政理念應當可以證實這一點。索契開幕式清楚地告訴外界,俄羅斯終於從"黑暗沙俄"、"紅色恐怖"和"改革動亂"的歷史束縛中解脫出來。而習近平承接中共的歷史包袱,越背越重。僅從這個視角展望美中俄關系的未來發展,中國就很難是贏家。(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