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评论】从索契奥运会看美中俄三角关系的博弈与演进
2014.02.12
2月7日,第22届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的黑海城市索契开幕。西方主要国家美英德法领袖连诀缺席,成为一心要展示其国力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最大遗憾。然而,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缺席,美中俄三国在索契奥运会台前幕后的博弈却并没有缺席。
奥巴马在索契冬奥会开幕前夕,接受NBC记者Bob Costas的采访,谈了两个缺席的原因。一是他对普京去年推出反同性恋法表示不满。他说,同性恋运动员是美国奥运会团队的一部分,判别运动员的标准不应是他来自于何方,长相如何,爱什么人,而在于他的竞技如何,这才符合奥运精神,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奥巴马还说,他决定不参加索契奥运会,部分原因还在于,他不想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人们想看的是他们喜爱的运动员的表演和竞争。
后一个理由其实相当牵强。与其说奥巴马无意抢夺观众的注意力,不如说他因国内驴像两党之争而焦头烂额、无暇他顾。他在2008年当选前后的光环和风采,现在几乎消失殆尽。面对共和党的杯葛,他的雄心勃勃的枪支管控、移民改革等计划寸步难行,全民健保勉强上路,也问题丛生。美国民众对他的支持率陷入新的最低点,低到民主党要想在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继续保持参院优势,已成难事,遑论争夺众院多数党席位。
至于奥巴马和普京的关系,记者问他,是否可以用“冰冷(icy)”二字形容。奥巴马答:“我不会用这二字来形容。其实,我们之间有很多互动,很多幽默,普京对我总是怀有最大尊重。”而奥巴马对普京的另一种评价,显然上不了台面。他说普京“乏味、强硬”(“bored, tough guy‘schtick’[is] aimed at internal audience”)被NBC从tweet上删除。无庸置疑,美俄关系在叙利亚、伊朗、斯诺登等议题上没有共识,关系的确很僵。
然而奥巴马的缺席,却成全了习近平。去年因美国政府关门,一直宣称要重返亚洲的奥巴马缺席了东亚高峰会议,让习近平成了大赢家。这一次索契奥运会,奥巴马再次把国际政治风头拱手相让。而习近平的计算可能相当诡异:如果奥巴马出席,他未必出席,因为中国领导人历来不出席海外大型赛事;但如果奥巴马不出席,他就必须出席。
这其间的政治边际效应,对习近平而言,远远大于他和奥巴马都出席。美俄有嫌隙,中俄趁机靠拢,既均衡中美关系,又增大中国主导力,这应是习近平的政治算盘。所以,白宫前脚宣布奥巴马不出席开幕式,中国后脚便宣布习近平出席。
马年春节未过完,习近平就飞至索契参加开幕式,表示力挺普京,普京自然铭感在心。不仅如此,习近平还称中俄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直接表达对俄罗斯和普京的好感。普京也承认,俄国和中国在许多方面有共同利益。比如,在处理同日本的领土争端,平衡亚太政治力量等国际事务方面,两国需要更紧密合作。
但是,在这些共同利益之外,普京和习近平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路线,却是天差地别。普京强调,斯大林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习近平强调,毛泽东的旗帜不能倒。普京赞同多党制,他宣布,“俄罗斯的政治体制的性质在未来将由几个大的政党来决定”,俄罗斯目前正在形成三党或四大党体制;而习近平在十八大强调他的政治底线:一党专制不容挑战。普京鼓励发展公民社会,他说:“只有发达的公民社会才能保障民主自由不受伤害,保障人权和公民权”;而习近平上台不久,就批判公民社会,还把践行新公民社会的许志永逮捕判刑。普京对自己的业绩很骄傲,他说:“现在可以坚定地说:人民政治上说话不算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习近平主政后,人民离“政治上说话算数的时代”却越来越远。
正因为这些差异,普京对俄中关系持有冷静认识。他说:“我们决不能把两国的关系理想化。把两国关系描绘成一幅安乐谦和的景像,这会使人在认识上误入迷途。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下,我们两国的关系应当建立在对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清醒认识的基础上。”
美中俄三角关系会如何演进,值得关注。有观察家说,俄罗斯的底牌是想让俄国在心理上成为另一个美国,而绝不是另一个中国。上述普京的执政理念应当可以证实这一点。索契开幕式清楚地告诉外界,俄罗斯终于从“黑暗沙俄”、“红色恐怖”和“改革动乱”的历史束缚中解脱出来。而习近平承接中共的历史包袱,越背越重。仅从这个视角展望美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中国就很难是赢家。(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