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看不到盡頭的六四記憶隧道

0:00 / 0:00

今天是六四25周年紀念日。25年前的歷史創傷,今天依然淌著鮮血。25年來的六四記憶隧道,今天依然看不到盡頭。

在官方正史中,六四是中共政權竭力屏蔽隱藏的一章,也是過去歷屆領導人的政治包袱。本來,就25年前的歷史罪責而言,習近平這一代領導人並無直接關系,但是習近平當局最近對民間反思六四的大掃蕩顯示,六四也已成為他的政治包袱,而且有可能越背越重。

當然,這些年來中共也在試圖軟化對六四定性的官方說法,如從"反革命暴亂"到"動亂"再到"政治風波",但這個政權只能顛來倒去玩這些辭令,卻走不出有實質意義的一小步。何況連"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這個略為中性一點的提法,據說也是非黨人士、當時的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主席費孝通首先提出的。

本來北京政權就算不肯為六四正名,不能撫平歷史的創傷,但至少可以在不影響中共權威的前提下,低調地做一點事安撫六四難屬,比如從龐大維穩經費中九牛拔一毛,賠償撫恤六四死傷者,這也算走出了一小步。雖然這只是一帖外敷膏藥,經不起歷史檢驗,但中共懼怕,只要走出最初一步,千裡長堤就會開始滑坡和崩潰,所以"一步也不能退"。

反觀民主憲政國家,新上任的政黨沒有義務背上前朝的歷史包袱,國家道歉豈止不是負擔,更會得到政治加分。而一黨專制非要維系法統與權威,壟斷歷史的解釋權話語權,任何歷史罪責都絕不承擔,所以25年來一口咬定六四鎮壓"經歷史證明是正確的選擇"。用坦克槍炮鎮壓手無寸鐵的平民,還要人民承認這是"正確選擇",這是何等殘忍!

25年前的習近平對六四鎮壓或許並不認同,因為他的父親習仲勛堅決反對用違反黨章的"生活會"方式逼退胡耀邦;習近平的母親在趙紫陽去世時送上花圈和寫上全體子女的名字。但習近平一旦坐上這個位置,他自己曾經有過什麼想法就不重要了,只有黨的意志是金科玉律,維護政權的安全運轉是唯一使命。

而六四時期的中共政要人物,在離開權位時都閉口不談六四,唯恐觸及這塊見不得人的傷疤,只有兩人例外,一個是李鵬,另一個是陳希同。李鵬的《六四日記》顯示,他斬釘截鐵地認定六四非如此鎮壓不可,還深深痛恨反對鎮壓或者態度消極的黨內同僚,更唯恐有人事後撇清責任,於是逐一將他們當時的表現繪聲繪色勾畫出來,好把他們綁死在同一條船上。陳希同口述的回憶錄和李鵬六四日記口徑不同,但兩人在這點上口徑一致,即鄧小平才是最終決策者和應負終極責任的人。

相反,只有完全脫離了體制的人才會本著做人的良心說話。比如前國務委員、外交部長吳學謙的兒子吳曉鏞,當年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英語部副主任,他將六四當日親眼所見寫出新聞稿在電台播出,報道並讉責軍隊屠殺民眾的行徑,因而失去人身自由。他移居美國已經近20年了,最近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表示,他不後悔當年所做的事。他說:"在外國講假話的代價大;反觀中國,則是講真話代價大。"真是一語中的。

再比如,陳毅的兒子陳小魯對中共動用軍隊鎮壓人民一直痛心疾首。1989年時陳小魯在趙紫陽領導下的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工作,鮑彤是主任,陳小魯是社會改革局局長。六四期間政改研究室被指為趙紫陽的"小艦隊",楊尚昆兩次和陳小魯面談,要他揭發趙紫陽和鮑彤,都遭到拒絕。陳小魯後來脫離了中共體制。

數以百計千計的六四死難者已經逝去二十五年了,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兒女,是每個家庭的至親。只要去讀讀"天安門母親"每年的呼吁,凡有人類正常感情的,無不痛入骨髓。而到了今年六四,天安門母親連發出聲音的渠道都被掐滅了。試想一個政權不悲憫人的生命,還有什麼文明與道德可言?

我們今天紀念六四,就是為了永遠記住這段真相。(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