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長城、大運河和中國夢


2015.06.10

中國自從秦朝建立大一統中央集權帝國,就不惜國本建造萬里長城,到了隋朝又開掘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千百年來,這些都成了歷史沉澱下來圖騰符號。建造這些超大型工程,中央王朝當然既有經濟上的理由,也有政治上的理由。

比如,長城的走向從經緯度來看,正符合15英寸降雨線。在這條降雨線以北,土地干旱,只適合游牧民族生存;降雨線以南,則適合農耕民族。長城阻擋游牧民族南侵,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出於國家安全的政治考量,同時,也是經濟考量。隋朝開掘大運河,既是出於漕運的經濟效益,也包含了一統天下的威權擴展的政治考量。

久而久之,這已經成為中央集權的心理定勢,而且是威權文化的一部分。也正因為中央集權,國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辦大事,超大型的工程本身,就是強盛王朝的聲威符號。這種歷史文化心理一直延續至今,試看中共建政後的三門峽工程、葛洲壩、三峽工程、南水北調,都是可以折射出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歷史回光。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膨脹,這種好大喜功的傳統心態,又隨著“一帶一路”的壯闊藍圖向全球擴散。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兩條世界級大運河,都由中國投資,分別是泰國境內的克拉運河和尼加拉瓜大運河,這裡同樣包含著政治和經濟的雙重考量。克拉運河的構想,理由是推進與東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使得中國和東盟出印度洋航線縮短1000多公里,航運成本和時間都大大節省;而政治考量就在中國的石油運輸,以及世界貿易不需再通過馬六甲海峽。眾所周知,馬六甲海峽的安全掌握在美國手中,而北京對“美國封鎖”的陰謀論始終不能釋懷。不過,克拉運河現在基本確定是一場炒作,或者說是一廂情願的空中樓閣。

泰國政府已明確否定克拉運河的傳聞。泰國作為一個佛教國家,對萬里長城和大運河式的宏大工程毫無興趣,對環境破壞的前景尤其警惕。加上虛擬中的克拉運河路線經過分離主義嚴重的泰國南部,建造運河只能制造出更大的政治麻煩。何況任何涉及中美角力的事情,泰國怎麼可能甘為北京的一枚棋子?

至於另一條更宏偉的尼加拉瓜運河,計劃要穿過加勒比海,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三倍於巴拿馬運河的長度,該計劃已經得到尼加拉瓜政府的支持。尼加拉瓜作為世界級窮國,要擺脫貧困的願望可以理解。但是,這裡先不提經濟因素,從政治角度去看,尼加拉瓜運河一旦建成,不但搶走巴拿馬運河的生意,而且中國將強勢插足拉丁美洲,成為該地區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國,這是美國、歐洲,甚至一些拉丁美洲國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然而,依照建三峽、造高鐵的“中國速度”,尼加拉瓜運河的環境評估未完成就開始前期工作。於是,引來尼加拉瓜國民和中南美洲很多國家的強烈質疑。運河穿過原住民領地和中南美洲最大淡水湖尼加拉瓜湖,這是周邊許多國家共同的淡水資源。一旦運河的海水注入淡水湖,將危及人類生存。何況開挖運河的淤泥,以及超級油輪的通過,將使中美洲生態發生災難性的巨變,無數水陸物種將永遠消失。目前,已引起國際環保團體的強烈抗議。中國政府自己建三峽大壩可以不理會反對聲音,但尼加拉瓜和中南美洲不是中國的後院。

中國雖然聲稱這條運河並無政府背景和國家資本的參與,只是民營集團的投入。但是,根據北京強勢推動資本和產能對外擴張,以及急於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這種說法是很可疑的。令人感慨的是,這個集權政府對為人民的福祉去建立好社區、好的生存環境、清潔城市的空氣這種目標從來缺乏興趣,而對超大型工程卻情有獨鐘。這和當年鄭和下西洋只是弘揚中華大帝國的聲威是一脈相承的,這正是習近平“中國夢”的一個組成部分。(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