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制度保障?


2015.06.24

進入2015年以來,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動靜很大。最近習近平主持下的深化改革小組,出台了兩個和國企改革有關的文件。一個是關於國企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的意見,另一個是關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

第一個文件強調,要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就必須堅持黨的建設與國企改革同步謀劃,要確保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在國企改革中得到體現和加強。第二個文件指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立足制度創新,即強化國企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紀檢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形成國有資產監督體系。

官方媒體說,這兩個文件的出台,是為國企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國企的大問題:一是腐敗;二是壟斷;三是政企不分。習近平的兩個文件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眾所周知,國企是腐敗重災區,許多國有資產流入了國企高官的腰包。據中國紀檢監察報統計,從2014年起,就有115名國企高管在反腐中落馬。其中,能源領域占20.9%;機械制造占12.2%;建設投資占11.3%;電信占9.6%;交通運輸占5.2%;金融占3.5%。這說明,這些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密集的企業,是國企腐敗高發區,而能源企業,更易產生大老虎。

習近平的國企改革-加強黨的領導和建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機制,能否根治國企腐敗?筆者認為,很難。主要原因是,黨本身就“打鐵自身不硬”。雖然習近平和王岐山下了大力氣打老虎,但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產生腐敗的土壤並沒有根本變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並沒有建立,腐敗不受民眾和媒體監督,也沒有根本變化。雖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監督機制提到社會監督,值得肯定,但大家都知道,共產黨不喜歡別人對他說三道四,這兩年的反腐,基本上是自己監督自己,社會監督能否做到,令人懷疑。因此,國企腐敗,很可能是舊的未除盡,新的又生。

至於壟斷,這一輪國企改革不僅不會削弱,還會進一步強化。目前的大動靜是,大型國企中正在通過大規模合併和重組,產生若干個超級巨獸。國內專家預計,在未來5至7年內,112家中央企業可能會重組為30到50家。今年以來,已有至少26家央企涉及合併傳聞,近8成屬能源、資源領域。已塵埃落定的,有鐵路方面的中國中車,由南北車合併,銷售額將超過300億美元,相當於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立制作等幾家大公司鐵道業務的銷售額總和。核電方面的國電投,也已完成合併。此外,傳出合併和重組消息的,還有中國遠洋、中海集團、中外運長航集團、招商局集團四大航運集團,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中石油與中石化、武鋼與寶鋼、神華和中煤、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等。

這些巨獸的產生,將會進一步強化壟斷,抑制民營企業的發展,抑制市場、抑制競爭。據說,這樣做是為了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為了打造中國品牌,為了創建和歐美超級跨國公司相媲美的中國冠軍公司,在國際上增加控制力、影響力。這是否意味著一輪新的國進民退,需要進一步觀察。

關於政企分開,更是不可能的任務。共產黨要在國企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所以,政企非但不會分開,只會更加緊密。雖然過去的國企改革一直是共產黨主導,但這一次文件明確提出,黨不僅要管國企干部的任命、管公司治理、管公司法人的法定地位,還要自任法人。資料顯示,中車法人是黨組書記,而國電投第一把手,也是黨組書記。這意味著,黨將全面介入國企運營。難怪有人擔心,這樣一來,國企就變成了黨產。

習近平曾經屢次表示,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新一輪國企改革,意味著國企壟斷更加強化,而壟斷愈強,產生腐敗的機會就愈大。所謂的制度保障,既不能根除國企腐敗,也不能保障國企生出國際競爭力,難道是要保障國企變成黨產?(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