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金磚峰會挑戰國際秩序

0:00 / 0:00

這兩天,國際政治領域正在發生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金磚五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在巴西舉行第六次領袖峰會。本次峰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金磚開發銀行和儲備基金,這引發不少西方媒體的報道和關注。他們最關注的是:金磚峰會是否會挑戰現存的國際秩序?

實際上,自從高盛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師奧尼爾(Jim O'Neill)2001年發明了金磚國家的概念以來,這個問題就成了中外主流媒體、知名智庫、學術機構爭先討論的問題。他們問:"金磚會不會主宰世界?""金磚的崛起是不是不可避免?"

金磚國家的概念後來有幾年走下坡路,被唱衰為"明日黃花"。不過這一次,金磚國家的領袖們顯然是玩真的了。經過兩年的談判,金磚開發銀行終於要開張了。金磚峰會的認真,也讓前幾年一直奚落金磚的西方社會變得認真起來。他們對金磚峰會的最新討論已經由問號式轉變為肯定式了。路透社7月11日刊登文章"金磚銀行無視西方在國際金融的影響力"("BRICS bank to defy Western clout in global finances"),便提出了金磚內部和西方都面臨的挑戰。

在金磚內部,有國家擔憂中國以它的超大經濟規模綁架金磚銀行,為自己謀利。而親西方國家和反西方國家顯然存有嚴重分歧。巴西聖保羅教授、金磚研究者Oliver Stuenkel說:"金磚國家並不希望看到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巴西和其他國家非常擔憂中國的崛起。"

在金磚外部,西方認為,金磚銀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融資選擇,就是試圖從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爭奪國際影響力,借此挑戰美國和歐洲在二戰後所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金融規則。文章承認,金磚國家在IMF的投票權不能如實反映他們的經濟增長,它們的經濟如今占世界GDP的五分之一,人口占40%。金磚國家因此而抱怨不斷。

無論是金磚內部還是金磚外部,他們看中國在金磚五國中的作用,都有值得擔心的理由。不過中國方面,卻自我感覺好極了。中國領袖從胡錦濤到習近平,都對金磚五國傾注了極大的熱情。習近平執政團隊在中共18大中,專門提到金磚國家,稱"我們將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支持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這顯示,中國認為現在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有不少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而金磚國家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可以直接挑戰這些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的重要平台。

對中國而言,這個平台是第一個全球性、由非西方大國構成的國家關系網。中國要借助這個平台,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增加中國在國際金融機構的投票權,等等。在金磚中,中國總是中心,中國在提出倡議、制定日程和參與決策中,無須看西方的眼色,無須顧忌現存的秩序和規則。中國覺得自己就是老大。

不過,印度並不買這個帳,喜歡和中國爭老大。印度最早提議建設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因而希望由印度人出任第一任主席。至於俄羅斯,在金磚國家中,心緒是最複雜。昔日美蘇爭霸,蘇聯代表世界的一極,後來跌落到G8集團國,相當不甘。憑借金磚,俄羅斯期盼能找到新的重拾舊日輝煌的大好舞台。

金磚國家雖然各懷鬼胎,但他們能走到一起,卻有極為相同的政治訴求。首先,他們都是野心勃勃的地區大國,有強烈的意願和企圖提高國際參與度;其次,他們都對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不滿;再次,他們都希望藉金磚這個集團,增加他們在國際舞台的話語權和決策權。

總之,金磚貌似經濟組織,實是某種政治聯盟。按IMF統計,2013年俄羅斯人均GDP為17884美元,巴西12220美元,南非11259美元,中國9844美元,印度4077美元。這五個經濟發展階段如此不同的國家,湊成一個集團,實屬牽強。如果不是有驚人相同的政治考量,他們很難走到一起。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龐珣和美國企業研究所史劍道(Derek Scissors)有類似的看法。

藉巴西峰會,金磚五國已經急不可待地要展示他們的"政治肌肉"了。(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