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習近平要突破胡錦濤?

去年9月在中央黨校的秋季開學典禮上,胡錦濤的接班人、新科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先生提出,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有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此說一出台,便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學習時報》和《南方周末》等媒體的連續的熱烈的追捧。有的說,這是“2010年最大的亮點”,有的說,這是對胡錦濤“新三民主義”的突破。習近平果真要突破胡錦濤嗎?

0:00 / 0:00

說到“權為民所賦”,這裡有一段不能不提的公案。胡錦濤於2002年12月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之後,旋即被香港媒體概括為“新三民主義”,但不久便受到胡耀邦時期的中宣部長朱厚澤的挑戰。朱厚澤在2003年6月曹思源組織的青島憲政討論會上,批評胡的“新三民主義”說,“領導人要求各級干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靠甚麼保障它的實現?憑覺悟、憑良心嗎?我認為關鍵還在於‘權為民所授’,這才是根本的制度保障。”

根據當時北京的傳言,胡錦濤對朱厚澤的批評非常不滿,不僅指責朱厚澤是青島論壇的黑後台,企圖改變中國的現行制度,還親自批示予以處理,連發三份中央文件點名批評青島十君子,名列第一的便是朱厚澤,而論壇發起人曹思源也被全天候監視,長達數年之久。胡錦濤的小肚雞腸,由此可見一斑。

七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朱厚澤過世了,胡錦濤也快要卸任了,而剛剛確立接任中共第一把手的習近平,在正式場合正式使用了“權為民所賦”的說法。雖然這一說法與朱厚澤提出的“權為民所授”有一字之差,但不少人認為,習近平接受了朱厚澤的“權為民所賦”的觀點。

習近平的確用了朱厚澤的說法,但他的“權為民所賦”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長期以來,中共對自己的執政權力和執政地位一直有一種說法,即,中共執政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習近平在2009年7月1日紀念中共成立88周年時重申:“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只能堅持而不能動搖,只能在不斷改善中加強而不能削弱。”

由此可見,中共從來都認為自己的權力是人民給的,是人民選擇中共長期執政的,而胡錦濤的“新三民主義”居然不提這一點,居然不講權力來源,不講人民的授權,這不是重大遺漏是什麼呢!習近平提出“權為民所賦”的真實目的,很可能是為了補充這個遺漏,而不是為了在政治體制上有所突破。

這裡的玄機,反映在最近一些官方學者意味深長的文章中。《瞭望》新聞周刊一月上旬刊發了新華出版社副總編羅海岩的文章,題為“蘇聯解體事件新認識:權力要忠實於人民”。文章指出,蘇聯垮台前,只有7%的人認為蘇共還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而那時蘇聯干部的狀態和目前的中國十分相像,因此,“蘇事不忘,中事之師”。羅文認為,所謂“權為民所賦”,就是應該從滿足人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能夠服從和忠實於人民的意願做起。

另一篇文章更有意思。作者是鼎鼎有名的中南海智囊、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1月20日,他在《南方周末》刊出題為《敬畏民意》的文章,其中談到“權為民所賦”時說,“黨和國家的所有權力源於人民,都是由人民群眾給予的。誰是人民?人民將權力授給誰?人民如何將權力授予政府?這些都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問題,其中任何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好,民主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有趣的是,這篇中南海智囊的文章,居然被一些網站諸如鳳凰網站刪掉了。

可以肯定,習近平的“權為民所賦”如果只是為了彌補胡錦濤的“新三民主義”的遺漏,必定會像上世紀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現在的胡錦濤許下的民主諾言流於民主空話一樣,最終也會流於空話。而提出警告的文章,盡管作者來頭很大,也沒有被審查部門放過。俞文在結尾的這句話,“如果大多數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人民就有權收回委托給執政者的權力”,無疑觸痛了一些當權者的軟肋。問題是,人民什麼時候授權給這些執政者了?他們又如何收回這些權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