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從和諧中國到“和諧亞洲”

在剛剛閉幕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胡錦濤提出了“和諧亞洲”的口號。這是胡錦濤的新發明,把維護和諧與穩定的思路,從中國境內擴展到境外。境內,中國政府用6000多億維穩經費強力推行和諧中國;境外,中國政府決定撒大把銀子強力推行“和諧亞洲”。

0:00 / 0:00

平心而論,和只許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的和諧中國相比,胡錦濤的“和諧亞洲”還是蠻寬容的。這包括五項提議:尊重多樣文明、轉變發展方式、分享發展機遇、堅持求同存異、倡導互利共贏。此外,胡錦濤還相當謙恭地表示,中國願意通過友好談判,和平解決與鄰國的領土、領海和海洋權益爭端,“永遠做亞洲各國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

胡錦濤的這個鄭重宣示令人想起去年11月習近平在新加坡作的另一個鄭重宣示。習近平以新科中共軍委副主席的身份,對新加坡的政治強人李光耀說,有人認為中國遲早會走上“國強必霸”的路子,這種說法不符合中國講信修睦的文化傳統,不符合中國的外交方針和實踐,也不符合鄧小平的“永遠不稱霸”的承諾;然後他告訴李光耀,中國要把“永遠不稱霸的宣示和承諾一代代傳承下去”。

習近平重申“永不稱霸”和胡錦濤提出“和諧亞洲”、永遠做好鄰居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安撫亞洲各國對中國崛起顯露的焦慮,也是為了消除他們對中國不滿的噪音。但問題是,這兩個永遠和一個和諧,管不管用呢?或者換問之,中國的鄰居們相不相信胡習二人的宣示呢?

欲回答這個問題,一定要從李光耀談起。在亞洲各國的領袖中,資格最老、經常發出最不和諧“噪音”的,當屬李光耀。李光耀曾經是中國歷屆領導人的座上賓。鄧小平、江澤民、朱镕基、曾慶紅和溫家寶曾在不同的場合稱贊李光耀和他創造的新加坡模式,鄧小平在1992年南下講話時,還特意強調中國要學習新加坡。

就是這位中國領袖的好朋友、好鄰居和好伙伴,最近連續發表了幾次關於中國的講話,惹得中國的愛國憤青們哇哇亂罵。李光耀講話的主要觀點是:中國崛起已然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崛起的中國必然尋求霸權,而中國的霸權不會是柔和的霸權;中國的“永不稱霸”的承諾難以取信於人;因此,他希望美國繼續保持超級大國地位,在亞洲發揮制衡中國的關鍵作用。

最讓愛國憤青們憤怒的是,李光耀曾於2009年9月訪美,公開呼吁美國要制衡中國。此外,2011年1月,李光耀還出了一本題為《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的書,書中對中國“永不稱霸”的誓言表示嚴重質疑。他說,“如果中國不准備稱霸,為什麼老告訴全世界不要成為霸權?”還有,在4月10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的專訪中,他重申了他的觀點,即保持亞洲的穩定離不開美國的領導。

李光耀的這種看法在亞洲極具代表性,他的擔憂實際上反映了許多亞洲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擔憂。譬如,韓國對中國的快速崛起引發的焦慮,就不在李光耀之下。2010年9月,南韓的京畿道知事金文洙訪美時向美提出了一年前李光耀提出的類似的警告,他說,美國應當警惕中國霸權擴展,否則美國有可能會在東北亞戰略方面陷於重大失誤。

處於東南亞和南亞的中國的鄰居們對中國懷有同樣的警惕。近兩年來,中國在斯裡蘭卡、孟加拉國和緬甸建造港口、駐扎海軍的大動靜,使印度座如針氈。而中國對印度的強硬態度,反映在不少中國智庫及官方媒體的報道與分析中,這使印度政界、軍界、學界和媒體幾乎眾口一致地認為,中國“正在走向霸權”。持有這種看法的,還有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他們對中國生產航空母艦,部署彈道導彈,增加常規潛艇和核潛艇,均感到憂心忡忡。

這些中國的近鄰和遠鄰們,對中國霸權不僅懷有同樣的擔憂,也面臨同樣的兩難困境。一方面,他們不想和中國鬧翻,以免影響他們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為了自身的國家安全,他們又不想被中國的強勢所左右,而他們對中國的不稱霸許諾,相當不買賬。

因此,他們希望唯一能夠平衡亞洲力量的龍頭老大美國,能夠增強在亞洲的影響力。可是,目前美國嚴重差錢,自顧不暇。為了自保,這些國家在亞洲地緣內,不得不尋找可以同中國抗衡的聯盟,或增強其軍事能力。日本與韓國今年年初同意兩國加強軍事聯系,實際上就是為了應對中國。印度正加強與西方、日本、東南亞國家的合作,而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國則大手筆地購買軍事設備。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洲各國對胡錦濤提出的“和諧亞洲”,一方面會采取姑且用之、不可信之的實用主義態度,另一方面則會加緊尋找新的合縱連橫伙伴。就像和諧中國不和諧一樣,如果剝去金錢和強權的外殼,“和諧亞洲”裡邊還有和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