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人民日報》為何頻繁變調?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中共中央黨報《人民日報》好像在洗三溫暖,調子乍冷乍熱,立場忽左忽右。人們不知道它想要說什麼,也不知道它為什麼這麼說。

2011.06.01
WenJiabao_LiChangchun350.jpg
2011年3月14日,溫家寶和李長春在人大會議主席台上。(法新社圖片)


雖說大爭論時代已經到來,各種觀點的表達無需大驚小怪,但《人民日報》的頻繁變調,及其中共高層政治勢力的較勁,卻顯然存在著某種令人捉摸不透的關聯。

這還要從去年八月底說起。為了紀念深圳發展三十年,溫家寶和胡錦濤一前一後親臨深圳,發表了調子完全不同的講話;之後不久,《人民日報》從10月18日始,到11月2日結束,連續發表了五篇署名鄭清源的文章。

鄭文明顯貶溫,對溫家寶高調談政改相當不滿,並斷然否認溫所說的政治體制改革滯後論。而這個鄭清源,據多個網站證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匿名代言人,其後台,有的說是胡錦濤,有的說是江澤民。雖然胡和江二人都即有實力又有願望掐住溫的脖子,但卻有明顯的區別,一個是在職的第一把手,一個是幕後的第一把手。無論是哪一位在起作用,眼尖的觀察家們已經注意到,就在鄭文拋出後不久,溫家寶沉寂了一段時間。

今年4月,溫家寶又活躍了。他在出訪馬來西亞和印尼時,對中國的政治改革,再次侃侃而談。有趣的是,從四月底到五月底,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人民日報》又連續發表了五篇評論,但調門完全不同於鄭清源。這五篇評論均以關注社會心態為出發點,光看其題目,就滿有意思:

“心態培育”,執政者的一道考題(4月21日)
以包容心對待社會中“異質思維”(4月28日)
用公平正義消解“弱勢心態”(5月5日)
追求理性從哪裡起步(5月19日)
執政者要在眾聲喧嘩中傾聽“沉沒的聲音”(5月26日)

這幾篇文章一出台,就在網上引發了廣泛的叫好聲和熱烈的討論,盡管有不少網友認為它們仍然過於委婉。

就在網友的熱烈討論聲中,敏銳的評論家們提出這樣的問題:溫家寶何以再度活躍?《人民日報》何以再次華麗大轉身?多維網站28日披露了幾則消息,北京接近高層的人士和上海消息靈通人士均說,江澤民在4月曾大病一場,在上海搶救,生命曾經垂危過。一直到5月22日,江澤民緩過勁來,方才在楊州擺出姿態,接見金正日。

更為有趣的是,江澤民緩過勁來之後,《人民日報》的調子又變了,而溫家寶的日子似乎又不好過了。溫前幾日出訪日本時不提政改,反而落淚,而《人民日報》則在5月25日發表了一篇頗含殺氣的文章,題目是“黨紀不允許黨員在重大政治問題上說三道四”,作者是中紀聞。該文以異常嚴厲的口氣下達了六個不允許的指令,即,決不允許在群眾中散布違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見,決不允許公開發表同中央的決定相違背的言論,決不允許對中央的決策部署陽奉陰違,決不允許編造、傳播政治謠言及醜化黨和國家形像的言論,決不允許以任何形式泄露黨和國家的秘密,決不允許參與各種非法組織和非法活動。這六個“決不允許”目標所指,不外乎經常發表一些與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同聲音的人,這不是溫家寶又是誰呢?當然還有辛子陵、茅於軾等人。

《人民日報》的變調說明了什麼?江澤民和這個變調,有沒有關系?如果有關系,又說明了什麼?這些問題本事就極具政治敏感性,遑論答案!想當年《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趙岩就是因為報道了一篇江澤民即將退休的消息,遭到三年牢獄之災。可是現在多家海外網站報道的都一樣:江澤民一向行事高調,事實上對中國一些重大的政治決策均有意見參與,一些重大活動也積極出場。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江澤民刻意保持一種高調,似乎也有意向外炫耀,他老江仍然掌控著中國的政局。

這一次《人民日報》變調後的嗓門似乎過於高亢,高亢地竟使我有這樣的聯想:難道他們又要殺一儆百了?聽聽這句話,“任何黨員,不論其在黨內的威望和職務有多高,只要是違反了黨的政治紀律都應給予嚴肅的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紀依法予以嚴肅懲處,決不姑息遷就”。他們懲處了劉曉波,懲處了艾未未,現在又要懲處誰呢?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