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關注美國大選,中國何以官冷民熱?
2008.11.13
10月底,一個由九名民政部官員和四名學者組成的中國代表團,應美國卡特中心和福特基金會的邀請,到美國觀摩總統大選。對這次觀摩,中國媒體鮮有報道,四名學者寫的跟蹤美國大選博客,在選舉前鮮有人問津,選舉當日也只有2188次的點擊率。這和四年前那個35人的大選觀摩代表團轟轟烈烈的造勢相比,今年中國對美國大選顯得低調冷清。
對此,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中美問題專家王輯思先生解釋說,中國人和中國精英對美國民主進程的關注度正在降低,原因是他們越來越對中國正在創造一條自己的道路抱有信心,而當中國自己的道路不斷擴展的時候,人們對美國經驗和思想的仰慕因此呈減少趨勢。
王輯思的說法呼應了相當一批中國精英對美國民主選舉的看法。最典型的就是因《民主是一個好東西》而名噪一時的俞可平先生。俞可平在幾個不同的場合包括在美國的布魯金斯學會都表示過,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選舉不搞美國式的全國性普選,因為普選是西方民主的標準,不是所有民主的標準,而中國搞的是中國式的民主。
熱衷於搞中國式民主的中國官方,其實並非對美國大選不感興趣。事實上,中國官方通訊社對這次以黑人、老人和女人為主角的美國大選傾注了很大的報道熱情。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主要官方媒體,以及省市級媒體都設立了美國大選專欄,有的甚至還派出記者和觀察員到美國進行現場報道。
不過,中國官方更感興趣的是,借美國大選對中國民眾進行“民主再教育”。人民網在11月3日登了一篇題為“清朝官員124年前看美國大選,驚呼要不得”的文章。文章說,美國兩黨互相攻擊,互相揭底,竭力醜化對方,令前往美國考察的大清官員搖頭嘆息不已。並說,這種言論開放,對讀詩書講禮儀的清朝文人官員來說,是無法理喻的。
人民網的文章目的很明確,借用120多年前大清官員的嘴,說出今天中國官方想說的話:中國不能搞美式民主選舉。這就是為什麼在官方通訊社多的像雪片似的美國大選報道中,人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在中國歷史教材和政治教材中重復了幾十年的政治說教。比如,美國選舉是少數人的遊戲;美國選舉制度是金錢砸出來;美國民主是富人搞的假戲真作;美國黑人沒有人權等等。
中國官方通訊社對美國大選的這些“冷言冷語”,民眾並不買賬。特別是在奧巴馬勝選後,許多中國民眾表達了對美國選舉制度的極度熱情。他們認為,奧巴馬的成功是美國制度的成功,如果他不幸生在中國,充其量也就是個社會知名人士,他要從底層崛起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而中國高層除了老革命和紅色資本家的後代,幾乎沒有尋常百姓的孩子。
這些密切關注美國大選的民眾,對照中國式的選舉,無不感到極大的失落。他們說:美國選最高官──總統,我們選最小官──村官;美國是全國大選,我們是村級小選。他們問,什麼時候中國人也能有機會投入中國的大選?有的網民幹脆要求:我們也要直選,從省級選舉開始。
中國人也要直選!這就是中國民眾對美國大選最直接的感受和最熱烈的反映。而中國官方靠那套政治說教,和中國精英的掛民主招牌,賣專制狗肉的把戲,想要繼續“忽悠”中國百姓,恐怕不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