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中共為何再掀批普之風?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在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雜志上刊文,借談國史之機,再次狠批普世價值。在陳文出台之前不久,《人民日報》連續發表了五篇署名鄭青原的文章,聲稱中國要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但絕不能照搬西方政治體制模式,搞多黨輪流執政和三權鼎立。這些文章被中國官方媒體廣泛轉載,其代表的中共理論動向和政治走向引人關注。

陳奎元,這位被網友們廣泛稱作假理論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文中語帶殺氣,無限上綱,打棍子,扣帽子,頗有文革吹鼓手梁效的影子。他在談到中國選擇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性時稱,在國內有少數竭力鼓吹西化的人,以西方敵對勢力為靠山,為了謀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權,按照敵對勢力極力推廣的普世價值,鼓動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制度。

兩年前,即2008年7月,陳奎元在社會科學院的座談會上暗批溫家寶,使用的也是這樣的棍子和帽子。他說,有人鼓吹普世價值,隨西方起舞,企圖取消黨的理論基礎,篡奪中共最高領導權,改變國家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方向,圖謀搞和平演變。

如果說第一輪批判普世價值是從2008年7月陳奎元批判溫家寶起,到2009年10月紀念中共建政60周年達到高潮止,那麼第二輪批普就可以說是從2009年12月劉曉波被正式逮捕判刑起,一直持續到現在。第一輪批普如果是以黨內異見為靶子,那麼第二輪批普則不僅包括黨內異見,而且包括劉曉波所代表的社會力量。

這兩輪批普有不少相同之處。其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公開主導批判普世價值。上一輪批普的最高領導有吳邦國、李長春、賈慶林,而這一輪操縱批普的也是中共政治局。據新華社自己披露,那個大有來頭的叫鄭青原的寫作小組便代表了政治局的力量。

其二,主要官方媒體無一例外地為中共政治局扮演了喉舌的角色。上一輪批普中,《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光明日報》、《求是》、《北京日報》連續載文批判普世價值,這一輪批普中,這幾家媒體仍然充當重要角色。

其三,知名學者為批普吹喇叭抬轎子。上一輪中,較有名的吹喇叭者和抬轎子者有清華大學教授馮虞章及其文章《怎樣認識所謂“普世價值”》和人民大學教授周新城及其文章《“普世價值”的實質究竟是何物?》。周的文章尤其荒唐,聲稱“擁有13億人的中國不贊成”普世價值。而這一輪中,較有名的是胡鞍鋼和他的反對三權分立的文章。

其四,中共政治局常委內,仍然只有溫家寶一人唱獨角戲。這兩輪批普都與溫家寶有關。第一輪是因為溫家寶在2007年人大會議上大談特談民主自由博愛是人類共有的普世價值,第二輪也因溫家寶在八月和九月連續8次談政治體制改革。

這裡的問題是,上一波批普浪潮未平,中共為何再掀批普之風?這是因為,中共政權如今面臨異常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可以大致歸為三類,一是來自黨內的不同聲音,二是來在民間的挑戰,三是來自國際社會的質疑。

中共唯恐黨內湧現出更多的擁護普世價值的聲音,因此一方面為溫家寶的普世價值說消毒,另一方面不遺余力地為中高層干部洗腦。井岡山有一個干部學院,專門培訓高級干部。今年3月底到4月初,22名省部級干部參加了“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的專題研究班,其目的就是讓他們通過紅色教育,“思想受到洗禮,靈魂得到升華,方向更加明確,信念更加堅定。

在國內,因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中國官方唯恐劉曉波的理念和主張在社會上傳播,因此一方面高調批判劉曉波思想,一方面使用前所未有的高壓對劉曉波支持者實行拘留、傳喚、監控、跟蹤、警告、騷擾、軟禁、阻止出境等。此等行徑已經引發民間社會的強烈反彈。徐友漁等學者無不感慨,“這個國家瘋了。”

國際上,中共一直試圖讓西方社會相信,中國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但是這兩年來,隨著中共喋喋不休地批判普世價值、明目張膽地迫害人權、蠻橫強硬地對待領土爭端和周邊鄰居,曾經將信將疑看待中國和平崛起的國際社會,不再猶豫觀望了。目前,西方社會正在形成一種共識,認為現在的中國正在步一戰前的德國之後塵,不顧一切地崛起和擴張,試圖改變現存的自由國際秩序,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秩序,”這是西方最擔心的事。因此,西方不能不有所反擊。目前美國與日本、印度正在制定新的共同戰略,目的就是為了應對中國。

中共再次掀起批判普世價值之風說明,胡錦濤政權有點窮途末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