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習李的改與不改

十八大後的中國,改革成了最熱門詞。“不改就是死路一條”、“不改就亡黨亡國”這些曾經非常警醒、甚至激烈的民間口號,如今從官方媒體和中共官員口中吐出,已經不足為奇了。

0:00 / 0:00

但是改什麼不改什麼,對新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和即將就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卻是大有區別的。習和李在十八大後,在不同場合發表講話,便釋放了中共新領導集團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改什麼不改什麼的信號。

11月17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大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重申了十八大報告的一些提法,並進一步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所以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就是說:不管新執政當局改什麼,有三大"不能改"。簡而言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主導思想不能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不能改,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專制制度不能改。這三大"不能改",顯然既可安撫黨內保守派,也代表了新領導集團的共識。

在這三個"不能改"的前提下,習近平和李克強能改什麼呢?11月21日,李克強在中南海主持了11個改革試點省市的"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談"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李克強說,改革目前已進入攻堅區、深水區,下一步的改革,不僅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更多方面的改革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調整利益預期。這既需要政治勇氣和膽識,同時還需要智慧和系統的知識。李克強的這番話和此次會議的內容,被解讀為"中南海向外界釋放的改革信息","仿佛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又回來了"。但如果仔細研讀李克強的講話就會發現,李涉及的都是經濟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不過,講話中提到要打破利益格局,還是令人印像深刻。

改革的阻力主要來自於既得利益集團的羈絆,這已經成為一種朝野共識。11月24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屆中國改革論壇"上,發改委官員公開承認,在實踐中確實存在"不願改、不敢改、改不動"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這些利益集團不僅是共產黨的核心擁護者,其代表人物更是中共高層的核心成員。而任何實質性改革,特別是政治改革,都必須改革共產黨本身,這些利益集團及其黨內代表人物,誰也不願意對自己動刀子,對自己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革。

80年代的改革風雲人物黃江南和華生等在今年八、九月份舉辦的北京思想聚會中,揭示了這個"不願改、不敢改、改不動"的原因。他們說,如果我坐在這個位置上,我改不改?我能不能開刀?顯然,我開不了刀,我不能開刀,開刀的結果是革命,是導致革命,因為你一上來就先打倒了維系和支持你的一大批人。他們的結論是,現在全面改革的時機還不成熟,只能以漸進的方式慢慢過渡,在過渡中尋找適當時機。

但是,胡溫十年政治改革蹉跎不前的主要原因就是,特殊利益集團以漸進改革為借口,拒絕任何實質性改革。而要進行實質性改革,取決於許多條件。一方面,朝野必須達成共識,形成不能不改的強大壓力;另一方面,習李領導層必須具備克服利益集團阻力的改革實力和對共產黨進行改革的願望。

有改革實力而沒有改革意願,習李就會成為再版鄧小平。有改革意願而沒有改革實力,他們的結局就有可能像胡耀邦和趙紫陽,而習近平決不想當胡耀邦或趙紫陽。據傳,某國安官員對自由派人士說:"習近平不是你們想像的那種扛自由主義旗幟的人物,他絕對不會犯胡耀邦、趙紫陽那樣的錯誤。這不是我個人的觀點,是內部傳達的精神。"

無論如何,習李二人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章立凡先生有一句名言,"五年看改,十年看埋"。習李若不改,即使能挺過第一個五年,未必能挺過第二個五年。(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