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中國模式還能持久嗎?──寫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

12月18日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對於這三十年中國發展模式的討論和爭議,在海內外一直沒有停止過。其中最有名的一種說法就是“北京共識”(Beijing Consensus)。發明“北京共識”的是美國《時代》周刊編輯、高盛公司高級顧問、清華大學教授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雷默於2004年5月在英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發表了他的觀察和研究成果“北京共識”。

2008.12.19

雷默認為,中國通過強調創新、重視人力資本和大膽實踐,摸索出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新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既不同於美國的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後者也稱“華盛頓共識”,也不同於前蘇聯計劃經濟模式,更不同於傳統的發展模式。他把這一模式稱之為“北京共識”。在他看來,建立在“北京共識”基礎上的中國經驗,可供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落後國家尋求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種參考模式。

雷默說,他的文章一出台,就有一個美國學者對他說,你的文章很像一個“毛主義者”。這個“毛主義者”提出的中國發展模式,對於發誓要高舉毛澤東旗幟的胡錦濤當局來說,相當對胃口。因此雷默的“北京共識”剛一問世,就獲得了官方學者的喝彩。他們當中有人甚至認為,“北京共識”有朝一日將會取得主導地位,取代“華盛頓共識”,成為其他國家競相模仿的模式。

“北京共識”提出至今,已有四年了。過去,盡管北京當局頻繁地碰到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麻煩,包括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但中共利用其絕對權力和對資源的絕對控制,總能把這些大小麻煩擺平。但是到了2008年,中共當局的大麻煩來了,而且來勢兇猛。有人因此而開始懷疑,“北京共識”還能持久嗎?對這個問題,美國耶魯大學金融系教授陳志武說,他認為現在就給出結論,為時過早,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

陳志武的話很有道理,但是以筆者來看,現在已有大量跡象顯示,“北京共識”恐怕難以為繼,中國模式已經差不多走到盡頭了。而中共想在這個模式內部找到消除麻煩的辦法,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這個模式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缺乏用於困難時期,緩解社會沖突的的“安全閥”。這個安全閥指的是,在類似經濟危機的困難時期,能夠緩解民眾的不滿、摩擦、沖突,使社會免於激烈動盪的自由政治制度。

而中國模式有兩個依托,一個是經濟增長,一個是政治高壓。長期以來,特別是六四以來,中共把高速經濟增長當作社會穩定的安全閥。對普通民眾,中共用高速增長維持他們就業吃飯。對各級官員,中共用腐敗致富換取他們的支持。對知識分子和中產階級,中共一手軟一手硬,一方面用大量財富換取他們的沉默和服從,另一方面用“顛覆國家政權罪”鎮壓他們的異議和反抗。

但是自從進入2008年以來,中共的一直行之有效的安全閥不再有效了,因為經濟衰退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普通民眾吃飯就業成了問題,官員腐敗變本加厲,中產階級的財富因股市和房市大幅下降而嚴重縮水。胡溫當局正面臨著自上台以來經濟最困難、社會最動盪的時期。胡溫政權顯然非常擔心,唯恐不能安然度過這個困難時期。他們內心的恐懼反映在他們不惜一切手段全力拯救中國經濟免於崩潰,同時也不惜一切手段鎮壓民間的反抗上。

中國模式的致命缺陷已經預示著它未來的命運。明年是“六四”二十周年,西藏解放五十周年,這些敏感的政治紀念日是否會對中共統治造成沖擊,現在尚難以預料。但可以料到的是,伴隨著經濟的進一步衰退,中國模式將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檢驗。如果中共當局在進一步收緊政治韁繩的同時,不能有效地保持它許諾的高經濟增長,又一意孤行地拒絕政治改革,那麼中國模式就會面臨崩潰的可能。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