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輸給亞投行,誰之過?


2015.04.01

2015年3月,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的最熱門事務,恐怕要數亞投行的籌建。它的進展,既超過中國主席習近平的預期,也超過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預期。

亞投行全稱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由習近平於2013年10月倡議籌建。那時,誰也沒有把它當回事,可是現在,誰也不能不把它當回事。截止到昨天,申請加入亞投行的最後一天,已有45個國家提出了申請。其中,最令人鐵破眼鏡的是,美國在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的盟友們,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紛紛加入。

導致美國盟友紛紛倒向亞投行的關鍵,是英國3月12日的舉動。這一天,英國不顧美國的堅決反對單方決定加入。這一舉動令美國非常不快。美國批評英國此舉是“遷就”中國,英國回應說:“遷就”中國未必是壞事,我們需要做的是聰明地“遷就”。一些英國官員甚至表示,和美國空洞的盟友關系相比,參加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要實在得多。

英國次舉不僅使美國震驚,也使他的歐盟伙伴震驚。起初,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似乎並不認同英國的做法,認為英國為了追求短期商業利益,而放棄長期戰略考慮和與親密盟友間的團結不妥。但這個想法轉瞬即逝,四天之後他們很快就追隨英國,申請加入亞投行了。而澳大利亞和韓國,是習近平和奧巴馬親自游說的國家,在申請截止日前,也倒向了中國。

亞投行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魅力如此吸引英國及其他美國盟友呢?從海內外披露的消息看,英國最希望從加入亞投行的交易中得到的是,讓倫敦成為中國在海外設立的人民幣商業交易的平台。德法意三國當時並不知道英國的這個“貓膩”,幾天後他們知道了仍然蜂擁而入,因為還有其他誘惑:當創始國,爭奪亞投行的董事席位,亞投行的15-20個董事席位中有三個是留給非亞洲國家的。

其實,每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基於本國利益,在風險與利益,政治與經濟方面進行多角度計算,都是無可非議的。但英國是美國的鐵杆盟友,在重大國際事務上,兩國合作一向親密無間,這一次它對美國的背離,在美國的盟友中產生了巨大的骨牌效應,以至於最後意外成全了中國,成全了習近平。

但是這裡與其責備英國單方面加入亞投行的經濟機會主義,還不如責備美國奧巴馬政府對亞投行舉措失當,進退失據。現在看,美國成了亞投行的最大輸家。奧巴馬對亞投行的處理,顯示出他在美國的處境。這位跛腳鴨總統,希望IMF改革,增加中國在IMF的投票權以符合其大國身份,但共和黨國會封殺了這一提案。這才是亞投行得以意外做大的始作俑者。顯然,美國國內兩黨之爭禍及國際政經及外交領域,嚴重削弱了美國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美國嚴重低估了其盟友急於率本國走出經濟低迷的衝動。美國反對其盟友加入亞投行,卻沒有提供相應的替代機構或運行方案。還有,美國認為亞投行挑戰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說法,可能也站不住腳。原世界銀行行長佐洛克(Zoellick)在《華爾街日報》3月19日的采訪中表示,世銀一直和區域銀行合作,擔心亞投行挑戰世銀的說法太離譜。

中國現在已經擺出大贏家的姿態,官方媒體稱中國占據國家大義,而美國的政治與經濟正在走下坡路。而西方媒體則稱,整個世界的政經格局被徹底改寫,國際經濟秩序已由美國一方主導轉變為中美共同主導,中國有望迎來自己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時刻”。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在總結各國加入亞投行的熱情時,甚至用了一個毛澤東時代經常使用的成語“得道多助”。

總之,這場亞投行之爭,奧巴馬政府輸得太慘,太尷尬,太不專業。它的失敗顯示,美國的兩黨之爭,已經嚴重拖累了美國對世界的領導力;美國盟友和美國的關系,因此也在經受考驗。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