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習近平為何熱衷中國特色智庫?

0:00 / 0:00

最近,中國大陸掀起一股智庫熱。中辦和國務院於2015年1月20日聯合發文《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官方媒體大幅刊登討論文章。中國智庫也動作頻繁,不僅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而且爭先發表中國智庫影響力報告。鑒於此,有人說,中國智庫迎來最好時代。

這股智庫熱,要拜習近平的兩次講話所賜。習近平在2013年4月和2014年10月的會上,兩次提到要建中國特色智庫體系。他說,中國智庫建設跟不上形勢,"尤其是缺乏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高質量智庫",因此要統籌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高校、軍隊、科技和企業、社會智庫協調發展,形成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智庫。

習近平為何忽然對智庫,特別是中國特色智庫感興趣?

習近平應有幾層考慮:第一,中國智庫水平和中國國力不相稱,遠遠落後於經濟實力,習近平要改變這種狀況。號稱中國智庫老大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布的《全球智庫報告》中,只名列第27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名列第36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名列第40名。習近平對此很不滿意,因而要改變。

第二,習近平欲籍提高中國智庫來提高中國軟實力。一個國家的智庫水平代表這個國家的軟實力,這應當是習近平的發明,胡錦濤執政時沒有這種明確的提法。提高中國的智庫水平,就是提高中國的軟實力,而提高軟實力有助於掌握國際話語權,進而影響國際秩序。

第三,習近平需要智庫為他執政提供理論支持。習近平提出"三個自信"已有兩年,其中關於理論自信,至今未見任何顯示其自信力的理論出台,因此,習近平急需理論突破,急需中國特色智庫為他的"中國夢"提供支持。

第四,習近平需要從智庫中發現智力人才,以補充其團隊的人才不足。習近平大規模整黨整軍,整下不少貪腐官員,需要補充大批新人,而習近平團隊更是需要中國特色智庫為習提供習信得過的、吃共產黨飯補共產黨台的高端人才,為他治國提供智力支持。

那麼,什麼是中國特色智庫?用習近平的話,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把握正確導向"和學術方向的智庫。

就這個意義而言,社科院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特色第一智庫。去年該院被指遭境外敵對勢力滲透,最近院黨委發文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政治紀律。通知說,全院要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把社科院建成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發揮好黨中央和國務院思想庫、智囊團作用;還說,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全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得公開發表反對和違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言論。

讀了這個中國第一智庫的反智通知,筆者喟然長嘆。他們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和黨保持一致的研究成果,影響國內民眾都不容易了,還想影響國際,還要和那些英美老牌智庫一爭長短?那些英美老牌智庫的國際影響力大,不是因為他們資格老,也不是因為他們有錢,而是因為他們有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而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只能來源於獨立的思想、自由的思想、開放的思想。而沒有思想的獨立、自由與開放,談何智庫?這個"沒有",才是中國特色智庫邁向國際的難以逾越的鴻溝。

"中國特色"是習近平字典裡使用得相當頻繁的一個詞。根據對他的"中國特色"的追蹤,筆者越來越相信,習近平的理論自信,一定會圍繞著各種各樣的中國特色做文章。

筆者還相信,習近平的中國特色是發展智庫的緊箍咒。盡管習近平很自信,以為只要套上"中國特色"的招牌,上至社會主義,中至民主,下至智庫,都可以"天不變,道亦不變",不換湯也不換藥,順順當當地永遠執政。中國的智庫和智囊們,誰敢跟他說,這只是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