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延海評論:人權援助,急救還是長期發展?

我們過去總是把中國警察看成救火隊,哪裡有危機,就奔赴哪裡?但現在中共公共安全部門建立了系統的情報監測、高危人員動態管控、預警機制、緊急情況預案等,並開始主動出擊,打擊享有盛譽的維權領袖、政治反對派和草根行動者。中共警察不再只是救火隊。

0:00 / 0:00

相反,現在人權工作者卻成了救火隊。在越來越多的人權工作者、民主人士失去自由之際,國內外的人權工作者,除呼吁和譴責之外,似乎能夠做的也就是聘請律師和給被拘留或被捕入獄者及其家人提供經濟援助。

中共一定私下在笑話人權工作者。一方面,人能否釋放,取決於警察,而不是人權呼聲。另外一方面,大家全部精力和資源耗費在人道主義援助和輿論譴責外,似乎並無系統對策。最後,被拘留或被捕的人權工作者及其組織往往處於停滯、癱瘓狀態。當局打擊維權人士和民主人士的目標實現了,維權人士的社會功能被嚴重削弱。

不少這樣的維權人士成為國內外著名的英雄和他人學習的榜樣,但是他們個人的自由狀況並無改善。同時,除提供一座座道德豐碑和群英故事外,他們的社會功能並不活躍,處於需要救援和幫助,而不是可以幫助他人的狀態。而制造英雄和烈士並非我們本意,我們本意在改善民主和人權。

綜觀位於中國境內外的人權救援,大多處於對受難者的救援和支持上,但卻缺乏策略去繼續推動人權工作者沒有完成的具體事業。比如,當大家關注陳光誠之際,人們主要是針對這個英雄人物,但他的情況卻並無改善,他關注的殘障人士權利和計劃生育暴力墮胎問題,卻並不系統全面地跟進。同時,悲劇的問題是,雖然全世界、全中國的人權工作者關注陳光誠,但陳光誠卻缺乏利益相關社群的關注,也缺乏本地居民的關注。

國內外的人權救援者和組織是否可以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策略?可以的。人權救援,不僅要救急來幫助受難的人權工作者,更需要尋找策略支持和維持維權者沒有完成的事業,並且把這些事業放大。人權援助也需要對人權工作者周圍鄰裡和社區成員進行人權教育、介紹人權工作者的事跡。

比如,關注陳光誠的國內外朋友和組織,除表達道義支持和聲援,啟動各項人權保護機制,也可以策劃項目活動,組織人員,在陳光誠家鄉山東省臨沂地區開展一些基本的人權教育活動,也可以推動公益服務組織發展,為當地民眾提供長期的社會服務,幫助大家獲得政府之外的信息來源。同時,就陳光誠關注的殘障人權利保護、計劃生育暴力墮胎等問題,權威性人權組織可以每年征集一些好的項目創意來支持,推動廣泛關注殘障人權利保護和計劃生育人權問題,也可以每年評選和獎勵一些優秀的關注上述問題的組織和個人。

如此一來,人權就不再只是個案問題,而是大眾利益相關問題,自然就會出現廣泛的社會關注和參與。

同時,人權援助需要關注受難的人權工作者的同事們,因為一方面他們同樣處於危險中,一方面他們需要資源來支持對受難者的救援,也需要資源來繼續受難人權工作者沒有完成的事業。

總之,我們不僅需要關注受難的人權工作者和民主人士,更要關注他們沒有完成的事業。我們只有確保繼續發揮受難人權工作者的社會功能,我們才能更好地鼓勵社會參與,同時,因為其功能持續,當局抓捕人權工作者也失去其阻止人權工作或民主工作的意義。畢竟,反動派並不主要關心外界怎麼看他們,而是主要關心自己能否實現對社會的控制。如果抓捕人權工作者,將激發起更加廣泛的社會參與,無助於其控制社會的目標,當局最終可能就會考慮其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