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延海評論:中國全球基金項目再現衝突

艾滋病流行對中國社會造成嚴重的挑戰。因為人類依然缺乏艾滋病疫苗和有效根治艾滋病的醫療方案,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提倡安全的行為,並為疾病感染者提供照顧和權益保護。

0:00 / 0:00

在邊緣弱勢人群中開展艾滋病預防教育和關懷活動,公民團體,特別是建立在邊緣弱勢群體中的團體,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因為他們直接和受到艾滋病侵害的人群在一起,熟悉社群的語言,共享文化和價值觀念。因此,國際社會一向推崇民間社會組織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發揮作用,並在國際贈款項目中明確民間組織獲得資金分配的比例。

中國政府在理論上也支持民間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並在新的五年計劃裡提出要支持艾滋病社會組織登記注冊,提供資金購買社會組織和社群組織的服務等。但是官本位的中國衛生機構,卻依然缺乏對受到艾滋病侵害的群體的敏感性,對人們的疾苦麻木不仁。因此在管理艾滋病大型項目中出現一系列的荒唐之事。

2003年10月份,全球基金第三輪項目批准中國提交的艾滋病項目申請,在中國中部受到污血案導致艾滋病流行地區開展綜合艾滋病防治服務。這是中國獲得的第一個全球基金艾滋病贈款項目。隨後,中國獲得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和第八輪艾滋病項目支持。同時,全球基金同意中國把所有輪次的艾滋病項目整合為一個總的項目,並極大地提高贈款金額,支持中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但官本位的衛生部門在管理全球基金贈款時,卻極力克扣給民間組織的資金比例,也刁難艾滋病領域倡導權利保護的團體。2010年底,全球基金宣布暫停中國艾滋病項目撥款,並在2011年5月宣布凍結所有給中國的艾滋病項目、結核病項目和瘧疾項目贈款。隨後,中國衛生部發起全國性的全球基金項目自查和督查活動,但自查和督查報告至今沒有公開。隨後,全球基金宣布啟動中國艾滋病等項目資金撥款,但好景不長,全球基金理事會通過決議,全球基金不能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富裕國家贈款,中國全球基金項目在接收2012年最後一年贈款後,將不再可以接收全球基金資金。

就在最後一年贈款項目的管理上,依然出現了諸多問題。第一,給社群組織的招標項目,遲遲沒有啟動,而啟動後,評審工作耗費很長時間。第二,民間社群組織項目批准後,突然宣布削減各個獲批項目資金額,從而引發一系列批評。

日前,全國各地80多個艾滋病感染者社群組織聯名提出抗議,要求修改項目指標要求和管理辦法。受到詬病最為嚴重的是,項目要求感染者社群組織在提供關懷服務時登記所有參加活動感染者的姓名、身份證信息和家庭住址。艾滋病感染者受到很多歧視,感染者最為關心的事情就是隱私身份保護。因為只是一般性參加艾滋病民間組織關懷活動,並不涉及長期領取政府免費藥物和經濟補助,項目管理完全不需要涉及感染者個人身份,而可以通過發放個人編碼來設別參與者的情況。不去評估社群組織長期能力建設需要和業內信用,而是赤裸裸地收集參與者的信息,是一種偷懶和無意義的項目活動,無助於中國艾滋病民間組織長期工作能力的培養和信用的積累。

筆者認為,中國自上而下官本位的艾滋病防治體系,不僅對受到艾滋病侵害的群體麻木不仁,而且還在阻止和傷害正在興起的民間社群組織的努力。官本位的艾滋病防治體系,對上級指標和數字敏感,而對人民的需要和痛苦不敏感,更對民間社群組織發展缺乏熱情。中國需要立即修改現行"政府主導"的艾滋病防治戰略,鼓勵廣泛的公民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