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延海評論:中國用開放消解全面革命的風險?

最近,我在美國和加拿大,到處有人問我中國鎮壓維權人士的情況,包括2010年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前後對維權人士的軟禁和限制出境,以及2011年2-3月份對數以百計的維權人士的抓捕,包括抓捕著名藝術家艾未未。

0:00 / 0:00

但是,就在這瘋狂之際,中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包括多數知名維權人士被釋放、對國內微博的開放以及對維權人士一定程度的容忍、民政部長出來放風要開放民間組織注冊。幾天前,微博傳言中國政府將嚴格控制微博的發展,包括可能關閉最為火爆的新浪微博,但很快官方出來辟謠。我也認為中國政府關閉微博的可能性不大。相反,中國政府正在通過嘗試用開放的策略來化解一場全面的政治革命。

去年,我在參加奧斯陸劉曉波頒獎典禮回程飛機上曾經給本台粵語部寫了一個評論文章,標題為“中國人為民主做好准備了嗎?”文中我曾經表示“今天,中國政府打壓劉曉波的支持者和民間運動,導致民間社會空前團結和國際社會關注。但如果國內外中國人民主運動不能成長和有效地利用好當前的機會,中國政府改變策略,比如一段時間更加開放和更多寬容,導致民間社會和國際社會向政府靠攏,贏得時間。雖然短期內出現寬松和寬容局面,但等到民間社會和國際社會力量分散後,當局總是掌握進一步控制的主導權。當然,無論出於怎樣動機,我們應該歡迎執政當局任何表達善意的機會,並把握好這樣的機會,把善意持續發展起來和發展下去。”

根據我的觀察,中國政府正在嘗試不同於近年來的全面打壓政策,而是代之以適度的開放,來化解一場全面的政治革命,回到過去所謂的“外松內緊”。這種變化的深度含義和原因,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但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對微博的開放,幫助中國政府贏得了廣大的網絡公民,盡管人們不斷地在微博上面挑戰當局的耐心。對微博的開放,廣泛的社會議題和參與,消解了境外推特的全面政治性和彼此增強的革命熱情,畢竟微博在中國境內,人們在微博上言論多少是自我審查,考慮中國法律上的邊界。中國政府可以對微博活動予以全面了解,雖然不能完全掌控。

這是一個微妙的狀態。人們可以利用好這樣的機會和當局的善意,推動中國公民社會和民主力量的全面發展嗎?當局願意看到民主力量健康發展並在未來開放政治活動的空間嗎?目前的開放,究竟是權宜之計,還是預示著中國政治發展出現了微妙的方向上的變化?讓我們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