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延海评论:中国用开放消解全面革命的风险?

最近,我在美国和加拿大,到处有人问我中国镇压维权人士的情况,包括2010年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前后对维权人士的软禁和限制出境,以及2011年2-3月份对数以百计的维权人士的抓捕,包括抓捕著名艺术家艾未未。

2011.09.26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但是,就在这疯狂之际,中国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包括多数知名维权人士被释放、对国内微博的开放以及对维权人士一定程度的容忍、民政部长出来放风要开放民间组织注册。几天前,微博传言中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微博的发展,包括可能关闭最为火爆的新浪微博,但很快官方出来辟谣。我也认为中国政府关闭微博的可能性不大。相反,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尝试用开放的策略来化解一场全面的政治革命。

去年,我在参加奥斯陆刘晓波颁奖典礼回程飞机上曾经给本台粤语部写了一个评论文章,标题为“中国人为民主做好准备了吗?”文中我曾经表示“今天,中国政府打压刘晓波的支持者和民间运动,导致民间社会空前团结和国际社会关注。但如果国内外中国人民主运动不能成长和有效地利用好当前的机会,中国政府改变策略,比如一段时间更加开放和更多宽容,导致民间社会和国际社会向政府靠拢,赢得时间。虽然短期内出现宽松和宽容局面,但等到民间社会和国际社会力量分散后,当局总是掌握进一步控制的主导权。当然,无论出于怎样动机,我们应该欢迎执政当局任何表达善意的机会,并把握好这样的机会,把善意持续发展起来和发展下去。”

根据我的观察,中国政府正在尝试不同于近年来的全面打压政策,而是代之以适度的开放,来化解一场全面的政治革命,回到过去所谓的“外松内紧”。这种变化的深度含义和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对微博的开放,帮助中国政府赢得了广大的网络公民,尽管人们不断地在微博上面挑战当局的耐心。对微博的开放,广泛的社会议题和参与,消解了境外推特的全面政治性和彼此增强的革命热情,毕竟微博在中国境内,人们在微博上言论多少是自我审查,考虑中国法律上的边界。中国政府可以对微博活动予以全面了解,虽然不能完全掌控。

这是一个微妙的状态。人们可以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和当局的善意,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和民主力量的全面发展吗?当局愿意看到民主力量健康发展并在未来开放政治活动的空间吗?目前的开放,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预示著中国政治发展出现了微妙的方向上的变化?让我们继续观察。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