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這次的事件上便凸顯出民主黨港島區支部的反彈力量其實也是頗大的,就連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前任主席李柱銘也都沒辦法鎮壓住港島區支部。
而箇中的理由其實是很簡單的,單仲偕原本是在功能組別中佔據著一個位置的,但是在這一屆他把位置讓了給莫乃光,自己卻去把港島區支部攪亂,於是民主黨港島區的黨員自不然便會反彈,這是人情之常。此外,再加上單仲偕又一度被視作為民主黨下任主席的最佳人選,要培養他成為繼何俊仁之後的下一屆民主黨主席,要是又讓他到港島區參選的話,這對於港島區支部的成員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而我們可以從民主黨在港島區立法會選舉部署之艱難程度便可以看出一個問題,就是基本上民主黨未來的議席會不斷減少。在一九九五年,民主黨在立法局最高記錄擁有十九個議席,但是到了二零零四年,民主派的氣勢本來應該因為零三、零四年都有數十萬人走上街頭要求“零七、零八雙普選”而十分氣盛的,不過,民主黨只能夠在當時的立法會選舉中取得九個席位。為何一個民主派的第一大黨,又或是曾幾何時於香港回歸前是佔立法局最多議席的政黨,在回歸之後,其議席會一屆比一屆減少,直到現在竟然只有九席,到零八年的選舉結束,可能就只有七席,甚至更少。
民主黨這個民主派的第一大黨目前只有單位數字九個的議席,在立法會中的議席比自由黨的還要少,更加比擁有十二席的民建聯要少。目前民建聯有十二席,自由黨有十席,民主黨就只有九席,過了零八年的選舉,可能就只有六至七席,一個不小心還可能讓公民黨超越她,屆時就連民主派的龍頭地位也保不住。當然,民主黨的成員是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但事實上經過了去年區議會選舉的大敗之後,先後有三位資深的議員要退選,而大家都看到她的第二梯隊又是後上不及,而且由於區議會選舉的大敗,失去了許多地區上的資源,因此接下來便會不斷萎縮。於是,香港人便會去問民主黨:“我們已經支持了你二十年,八九年‘六四’之後便開始支持所謂的民主派港同盟,目前已經差不多二十年了,請問他們做了些什麼呢?”
香港的民主毫無寸進,一方面固然是與北京“阿爺”操控有關,另一方面也跟輿論的消極退縮、政客的投機取巧有關,不過,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主派在過去的二十年,香港給了你們那麼多的機會、那麼多的選票,平均都有六成以上的選票,但是你們對民主政治發展的貢獻竟然如此的少,而箇中的原因是因為你們“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在整體的民主派的陣營當中,你們可以看到不是分崩離兮,不是不團結,而是那些具有力量、曾經在建制中佔有一席位的人日漸變樣有關。
因此,香港的民主並沒有寸進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主派不爭氣,過了零八年的選舉,我們更加可以看到香港的形勢真的十分不利於香港的民主發展,而到了最後就是要歸結於香港的市民是怎樣去看,是否要香港不斷“大陸化”?“兩制變一制”呢?這真的要考驗香港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