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感冒驚魂 疫情陰霾下求醫買藥

0:00 / 0:00

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晴。

休息了一個周末,體力回復了不少。記得上周二(24日)晚開始,感到頭暈、四肢乏力,以前或許會覺得「沒事的,吃一粒止痛藥,睡一覺就好」,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籠罩美國、疫情愈來愈嚴重的緊張時期,身體出現這些徵狀,我頓時變得忐忑,不時摸摸自己額頭想著「應該沒有發燒,不會是我吧」,當晚跟上司請了病假。

至翌日(25日)早上感覺更差,眼睛很累,有咳嗽,但呼吸暢順,沒有發燒。這時看新聞,DMV地區(即首都華盛頓特區、馬里蘭州、維珍尼亞州)當時已經超過1600宗確診,今日(30日)確診個案已經超過2000。新冠狀病毒的傳播速度不容忽視。回想過去一個星期,曾三次乘搭地鐵到華盛頓市內,極度擔心的我以短訊告訴朋友自己的情況。

我問:「我家中沒有溫度計,是否應該出去買?」
朋友甲:「當然需要,馬上去吧,速去速回。」
朋友乙:「最好不要,你不似是中招,出外更危險,你現在身體虛弱。」
朋友丙:「你需要好好休息,不如多睡一會,再看看情況吧。」

口罩、酒精搓手液、消毒噴霧、廁紙仍然缺貨。(胡凱文 攝)
口罩、酒精搓手液、消毒噴霧、廁紙仍然缺貨。(胡凱文 攝)



於是我再待停雨後,先到Safeway超市,不但口罩、酒精搓手液、消毒噴霧、廁紙仍然缺貨,我沒想到連溫度計都被掃光,職員說「一早被搶購了」。那麼我轉戰附近一間CVS藥房,擺放溫度計的貨架上一樣空空如也。無計可施之下,我「膽粗粗」問職員「你們有沒有溫度計,我很想量體溫」,於是職員指一指「那裡有診室(minute clinic)」。我馬上走過去一看,原來要預約,然後馬上網上登記,幸運地只需在門外等半小時,就收到護士的電話。

她問:「你有沒有發燒?有沒有呼吸短促?」
我答:「沒有。」
她問:「有沒有去過高風險地區?」
我答:「沒有,只要去過華盛頓市內。」

然後就見到全副裝備,包括戴上眼罩、口鼻戴上外科口罩及N95兩重口罩、身穿藍色防護衣、膠手套的護士,把我帶進診室。她把我的醫療卡和身份證,以紙巾墊著放在枱面,再問我抱恙的經過後,然後幫我量體溫,「華氏98度,沒有發燒」,我馬上鬆一口氣!她再用聽筒為我聽呼吸,「沒有問題,應該是感冒」,我才放下心頭大石。

不過,她補充說,我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萬一徵狀持續,「下一步你就要去公共衛生部門了」。幸好至今我身體還好,抗疫尚未完結,大家仍須努力!在此,感謝所有緊守崗位的醫護人員及超市、地鐵等職員。

無計可施之下,我「膽粗粗」問職員「你們有沒有溫度計,我很想量體溫」,於是職員指一指「那裡有診室(minute clinic)」。(胡凱文 攝)
無計可施之下,我「膽粗粗」問職員「你們有沒有溫度計,我很想量體溫」,於是職員指一指「那裡有診室(minute clinic)」。(胡凱文 攝)

記者/胡凱文_於維珍尼亞州